浙江省洞霄宫学会
DONGXIAO PALACE SOCIETY

浙江省洞霄宫学会简介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的指示2023年6月2日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深入研究洞霄宫独特的文化内涵、独特的历史意义、独特的当代价值而由大学院校专家学者共同发起成立的浙江省洞霄宫学会,是省民政厅批准成立的省级社会团体组织。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浙江省委文化工作会议全面部署了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指出:宋韵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形成宋韵文化挖掘、保护、提升、研究、传承的工作体系,高水平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千年宋韵在新时代“流动”起来、“传承”下去,形成展示“重要窗口”独特韵味、文化浙江建设成果的鲜明标识。

位于杭州市余杭中泰街道和临安区青山湖街道交界的洞霄宫,是浙江省宋韵文化传承中的瑰宝,与南宋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洞霄宫是“道教祖庭”,唐代就被司马承祯等列为三十六洞天中第三十四、杜光廷修立为三十一洞天、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五十七福地,与北京的白云观、山西的永乐观、成都的青羊宫齐名,是浙江道教文化的重要代表。汉武帝元丰三年(公元前108)派东方朔在洞霄宫建汉宫坛成为这一区域的祈福吉祥地。两晋至唐,著名道士郭文、许迈、叶法善、司马承祯、吴筠、白元鉴、杜光廷等都讲经修道于此、是道教教主张道陵创教的首讲地、萌发地。五代至宋,洞霄官进入鼎盛期。吴越国王钱镠在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重修天柱观,并作《天柱观记》。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宋高宗主持扩重洞霄宫,宋高宗题有匾额“自有天地”,宋理宗题有“洞天福地”。元代以后,洞霄宫屡建屡毁,今存遗址一片、旧屋几檐,亟待开发重建。

洞霄宫是“宋韵福地”,是传承宋韵文化的重要载体。南宋定都杭州,洞霄宫的地位因而显得更加重要,被称为“第二行宫”或“夏都”。宋高宗晚年还以太上皇之尊“驻跸”洞霄宫。有关洞霄宫的文献也有很多,吴越国钱镠《天柱观记》、宋末元初邓牧《大涤洞天记》《洞霄官图志》、元代孟宗宝《洞霄诗集》、清朝闻人儒《洞霄宫志》都极有价值。洞霄宫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为弘扬宋韵文化,打造文化高地奠定了基础。

鉴于洞霄官的特殊影响和地位,各级领导、社会有识之士都高度重视,呼吁要求复建洞霄宫,挖掘洞霄宫文化。2018年,杨建新等多位省政府参事专门向省政府提交参事报告,要求开发保护传承洞霄宫文化,时任袁家军省长、冯飞常务副省长作出了批示指示。2019年3月,省发改委向省文物局复函《关于做好洞霄宫遗址开发保护利用工作的意见》(浙发改社会函〔2019〕201号),要求做好洞霄宫保护利用工作。2019年6月,省发改委省民宗委和相关部门也积极支持浙江道教开展洞霄宫复建和洞霄宫文化的整理挖掘等工作。2020年,张凤林等全国政协委员向全国政协提交议案要求建洞霄宫同时临安市政府2014年5月招商引资的浙江省天泰文化健康有限公司南宋文化养老健康村项目为重建洞霄宫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2021年4月,临安区民宗局正式受理省道教协会提交建洞霄宫的报告。同年12月浙江省民宗委正式受理杭州市民宗局提交的要求重建洞霄宫的报告,鲍秀英主任很重视专门召集有关部门研究重建推进工作。

在全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大背景下,2022年6月、8月时任省委黄建发副书记、省委常委杭州市委刘捷书记对洞霄宫建设分别作出批示指示。当前社会各界对洞霄宫建工作的认识高度统一,一致认为洞霄宫蕴藏着丰富地历史文化内涵,洞霄宫作为中国历史上特殊的文化现象,是集儒、道为一体的皇家文化、宫庭制度和士人文化的丰富遗存,具有不可替代性和唯一性,成立洞霄宫学会将加快构建道文化与健康养生文化为核心的洞霄宫文化体系,为全力推动洞霄宫重建工作建言献策,使洞霄宫文化成为新时代弘扬宋韵文化示范地、中国道文化高地、成为浙江宗教中国化的重大标志性成果

 

 浙江省洞霄宫学会

2023520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