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文化——历代皇帝·驻跸洞霄

2023-09-11 健康浙江 0

皇家文化——历代皇帝·驻跸洞霄

洞霄宫在历史的烟尘中与历代帝王结下了不解之缘,王权与宗教在洞霄宫理接联姻,是洞霄宫文化根脉之精髓。

汉武帝建宫坛于大涤洞前祭天,累朝礼奉,恩遇优宠,唐高宗敕命余杭天柱山,潘师正创建天柱观。五代吴越王钱镠,建祥光亭,扩建观庄,亲自撰写《天柱观记》。北宋真宗将天柱观赐为洞霄宫。高宗撤至江南,洞霄宫既为高宗政治的庇护所,后定南宋天下后,高宗心怀洞霄宫佑安圣地,诣皇太后之命,调动军队修建洞霄宫,改为内祠行宫。高宗、孝宗赐诗并赐字,宁宗、理宗、度宗、恭宗等皇帝先后驻跸洞霄宫。元明清洞霄宫仍然得到了帝王的重视。清乾隆六次南巡,两至临安,圣驾洞霄宫。

 

武帝设坛大涤洞天

汉武帝刘彻,一面以儒家治国,一面却步了秦始皇的后尘,妄图成仙。于公元前108年,汉武帝元封三年,派东方朔到余杭天柱山大涤洞前建汉宫坛。投龙简祈福,使洞霄宫有了几千年不朽的辉煌和流传。

 

唐高宗敕建宫坛

李氏尊奉老子为唐室的祖先,三教以道为首,唐高宗遵守贞观遗规,继续奉行崇道抑佛政策;“令天下各州皆置道馆一所,各度道士七人”敕余杭潘先生创建天柱观。

 

钱武肃王扩建观庄

钱武肃王担任镇海军节度使时,因父亲去世,又一次去了天柱观进香,觉得原来皇帝恩宠之地变得寥落破败,于是上表皇帝决心振兴,准奏后,大兴土木,使天柱观地域开阔,殿宇辉煌,为后代洞霄宫的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真宗皇帝赐改宫名

北宋是继唐之后道教兴盛的又一时期,真宗皇帝派陈尧佐考察天柱观。公元1012年,真宗皇帝朝拜唐皇与武则天为老子与老子之母所建的神霄宫与洞霄宫。回宫后听闻陈尧佐所奏,觉得天柱观非同一般,于是亦将天柱观改名洞霄宫。

 

乾隆圣驾洞霄宫

乾隆九年,贝本恒被推举为洞霄宫继任住持,为缅怀先哲,走访野老,力任创建,恢复宫观先前面貌。乾隆十六年,在贝本恒满怀虔诚期迎圣驾。经贝本恒苦心经营十几年,奋力振兴,终使洞霄宫结构严谨,规模恢宏。迎接圣驾。

 

高宗皇帝扩建洞霄

绍兴八年,高宗皇帝定都临安(今杭州),于绍兴二十五年以皇太后之名,调动军队修建洞霄宫,自此洞霄宫改为内祠,任命大臣为宫观使。使洞霄宫成为皇家行宫。

 

孝宗皇帝洞霄题诗

孝宗皇帝继承了高宗皇帝的崇道政策,多次陪同高宗皇帝巡幸洞霄宫,于淳熙八年,在俞延禧画的《古涧松》上题诗一首。荦确奔流泻玉虹,凛然云干拟蟠空。红尘车马稠如织,梦入苍烟万壑风。    ——《古涧松》

 

宁宗议政洞霄宫 “演教堂”

开禧年间,宁宗驻跸洞霄宫祭祀议政建“演教堂”,朱真静大师求宁帝赐建演教堂并御题“演教堂”匾额,聆听龚大明法师讲道。

 

理宗洞霄宫赐铸巨钟建钟楼

淳祐七年,理宗驻跸洞霄宫祭祀议政赐铸巨钟,建钟楼。龚大明法师求理宗帝赐铸巨钟建钟楼并御书“洞天福地”四个大字,仍赐《清静经》一卷。

 

度宗巡幸祭祀议政洞霄宫

咸淳元年,度宗巡幸祭祀议政洞霄宫,边境欠安与诸大臣驻跸洞霄宫通明馆累日。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