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法善——洞霄宫

2024-05-10 健康浙江 0

叶法善,字道元,号太素、又号罗浮真人,括州括苍县(今浙江丽水松阳县)人,其家中四代皆为道士。生于隋大业十二年616年),死于唐开元十年(722年),享寿一百零七岁。

据《旧唐书》等资料记载,唐玄宗先天元年(712年),封叶法善为越国公。先天二年(713年),拜鸿胪卿,封越国公。”同年,叶法善奏请在故乡卯山建道观,唐玄宗准奏,并赐名“淳和仙府”。开元八年(720年),赠金紫光禄大夫、越州都督、元真护国天师的封号。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亲撰《叶尊师碑》以祭奠之。康熙《临安县志》中有其小传:“叶法善  字道元,括苍人。开元中与明皇于中秋夜游月宫,还过潞州,取玉笛请上奏一曲。仍投金钱于城中。越旬日,潞州奏,中秋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游天柱观,适钱塘有巨蜃溺舟,涉者苦之。先生投舟篆于江际,戳之以铁简,镇于江心,遂绝其患。已而还山,居二十年,寿百有七岁羽化。今先生有天柱碣留山中。”乾隆二十四年《临安县志·仙》也有记载。

 

投符起石

传叶法善的出生也十分神奇,母亲刘氏因昼寐,梦见流星入口,吞之乃孕,孕期特别长,到了十五个月才出生。七岁时,有一次,叶法善不小心溺于江中,父母以为他在江中被淹死了。但过了三年,叶法善却突然回家了,父母就问他这几年的情况。

叶法善就跟父母说“当时有一位青衣童子牵着我,到了一座仙府中,还给我喝云浆,在那里少作逗留。后来,这位青衣童子又领着我去朝见太上老君,太上老君点头让我留在那里,在那里过了几天,就回来了。”

这样的记载还不止一次。有一次叶法善行涉大水,忽然被风浪沉没,人都以为他已被溺死,过了七日,又见他从风浪中钻了出来,到了岸上,衣履不湿,跟众人说:“刚才与河伯去游蓬莱仙岛了。”

自从仙府回来后,叶法善就已经有了役使之术。有此奇遇,父母亲也就顺理成章,同意让叶法善入居山中修道。那座山叫卯酉山,而叶法善所住之处,其门口有一巨石挡路,进出之路都围着此石绕了个大圈。叶法善就画了一道符,投符起石,须臾这块巨石就飞走了,于是进出之路变得十分平坦。村人对此都十分惊讶。

到了弱冠之年,叶法善长到身高达九尺,额头上显有纵横两条纹。性淳和安祥,不茹荤辛。常常独自一人呆在幽室中,或者游林泽,或者访云泉,游历名山大川。

 

石室遇仙

括苍有一座白马山,叶法善也常常去游玩。有一次在石室内遇到了三位身穿锦衣,头戴宝冠的神人,其中一位对叶法善说:

“我们是奉太上老君之命,以密旨告诉你。你本来是太极紫微左仙卿,因为校录不勤,因此贬谪于人世间。你应赶快立功济人,佐国功满,就可以恢复旧职。根据太上老君之令,现在我们以正一教的三五之法授于你,我们将在你的身旁勤行助化。希望你自勉自励,努力行事。”

三位神仙说完此话,当即离去了。

叶法善似乎豁然明白了,自此以后,就以救人为志,常常诛精荡怪,扫馘凶妖。

唐高宗征师至京,欲拜叶法善为上卿,叶法善婉拒不就,只请唐高宗度其为道士,出入禁门。当时二京中受道箓的,宫廷中有弟子千余人。叶法善所得到的金帛,都用于修建宫观,抚恤孤贫。

后叶法善离开京师返回家乡,途中经过之地,也救人无数。

蜀川张尉之妻,死而复生,复为夫妇。叶法善却看出门道,说:

“这是尸媚之疾,如果不速速除之,张尉就马上要死了。”

于是叶法善就画了一道符,投在张尉之妻身上,立时化为一道黑气而消失了。

相国姚崇,有一女儿,视为掌上之珠,却因病不治而终,姚崇非常痛苦,叶法善就画了一道符,投在此女身上,过了一会儿,此女就死而复生,乖巧如初。

 

师承脉络

叶法善家中四代皆为道士。叶法善的祖父叶国重,精于术数,明于考召,弘道有功于江湖间,谥号“有道先生”。叶法善的父亲叶慧明,荫封歙州刺史。除了家庭的传授,叶法善的师承则开蒙于上清,授道则于正一,得道于洞渊,净明诸派的高道。

叶法善十五岁那年,突然中了邪毒,奄奄一息,眼看就要死了。此时见一青童来到身边,对他说:“天台苗君,飞印相救。”于是叶法善邪病顿失,身体恢复如初。

叶法善拜青城山的赵元阳为师,赵元阳授其遁甲之法。后叶法善东入蒙山,获得神人授书。又诣嵩山,获神仙授剑。

唐中宗复位,武三思尚秉国权。叶法善频察妖祥,以保护唐中宗、相王以及玄宗,武三思因此对叶法善有所忌恨。叶法善避于南海。广州百姓一向来敬仰其名,听说叶法善来南海,都沿途候之。叶法善乘白鹿,从海上而来,止于龙兴新观。百姓远近而来,礼敬于叶法善,舍施非常丰厚,叶法善都拿来修建观宇。在南海住一年有余,叶法善又入洪州的西山,在那里养神修道。

景龙四年(710年)三月九日,括苍白马山所遇的三神人又降,传太上老君之命:“你应当辅佐唐睿宗以及开元圣帝,未可隐迹山岩,以旷委任”,三神人说完就走了。其时睿宗、玄宗二帝未立,而庙号年号,叶法善都已经提前知道了。

这一年的八月,果然有诏征叶法善入京。迨后平韦后,立相王睿宗,继而又有玄宗承祚继统,叶法善于是就去京城,佐佑圣主。凡是预测到有吉凶动静,必予奏闻。

 

宝函弩箭

唐先天元年(712年),有一次,吐蕃遣使者来京城,呈上一封宝函,对玄宗说:“请陛下自开,不要让他人知晓宝函中的机密”。

文武大臣皆不知其中的厉害,并没有阻止。而叶法善则立即上前,对玄宗说:“这是一封凶函,请陛下不要自己打开,宜让吐蕃使者自己打开”。

唐玄宗听从了叶法善的建议,便命令吐蕃使者自己打开函封,这位吐蕃使者也不知内情,打开宝函时,突然触发到函中的毒弩机关,弩箭飞发,吐蕃使者中毒箭而亡。

唐玄宗逃过了一个生死关口。

这以后不久,玄宗便先后授叶法善“银青光禄大夫”“鸿胪卿”“越国公”“景龙观主”等封号。

 

西凉观灯

《广德神异录》中记载了这么一个传奇故事:

开元初年(713年)正月十五夜晚,唐玄宗在上阳宫内大摆彩灯,庭院里也点起篝火,自禁门到殿门皆设蜡炬,连属不绝,光照宫室,荧煌如昼。

时尚方都匠毛顺心多巧思,结构缯采,做成灯楼二十间,楼高一百五十尺,上悬珠玉金银,每微风一至,发出美妙的声音,锵然成韵。灯的形状都为龙、凤、螭、豹,腾踯之态,似非人力所能为之。

玄宗见了大悦,此时叶法善在圣真观,玄宗急召前来。叶法善来到后,玄宗便悄悄带领他到楼下观看,其余人皆莫知之。法善对玄宗说:“灯影之盛丽,天下无比,只有凉州可以排在第二位”。

玄宗说:“难道你刚才曾去游览过吗?”

叶法善回答道:“我刚刚从那里过来,一到就蒙皇上召见,匆匆赶来。”

玄宗听了他的话十分惊讶,说:“我现在也想到那里去看看,行吗?”

叶法善说:“这个容易。”

于是叶法善就让玄宗闭上眼睛,并与玄宗约定道:“必不得妄视,如若误有所视,必会发生非常惊骇的事情。”

玄宗就按照叶法善说的,闭上眼睛,感觉突然身体一跃,顿时已在霄汉之上,不久,脚已着地。

叶法善说道:“可以观览了。”

玄宗既睹西凉的影灯,连亘十数里,车马骈阗,士女纷委。玄宗连连称赞。

很久了,叶法善道:“观览已毕,可以回矣。”

玄宗又闭上眼睛,与法善腾虚而上,顷刻,已经回到了彩楼之下,而彩楼中的歌吹之声犹未终。。

在凉州时,叶法善曾以一镂铁如意当了一壶酒,又一天,玄宗命中使托以他事,派使者去了凉州,到店中赎回镂铁如意,还给了叶法善,检验之下,果然就是原物。

 

霓裳羽衣

《广德神异录》还记载了游览月宫的故事:

唐开元初年(713年)的八月中秋夜晚,皓月当空,叶法善曾与玄宗一起游玩月宫,聆听了和欣赏了仙女演奏的月中天乐,美妙的仙乐让唐玄宗深深陶醉了。

玄宗就问其曲名,答道:“乃《紫云曲》”。

玄宗通晓音律,此时默记其曲,回来后就将其纪录下来,名之为《霓裳羽衣曲》。

从月宫回来途中,经过潞州城上空,玄宗俯视,见城郭悄然,而当时月光如昼。

叶法善就请玄宗在云中用玉笛吹奏一曲,玄宗说:“玉笛尚在寝殿之中。”

叶法善就命人去取,顷刻之间就拿着笛子而至。玄宗吹完一曲,还将袖中的金钱投了几个在城中。

过了十日,潞州刺史有奏本并附金钱上达:八月十五夜晚,有天乐临潞州城,并有金钱从天空撒落。

这则故事在《唐叶真人传》中有记载,明代通俗文学家冯梦龙、凌蒙初编著的《拍案惊奇》中也有描述。

唐玄宗累次与近臣试叶法善的道术,所验都很灵验,并非幻妄,因此对叶法善愈加礼敬。

 

剑斩巨榼

燕国公张说曾经来观中拜谒,叶法善命以酒招待。

张说问:“没有其他客人吧?”

叶法善说道:“这里有一位曲处士,长期隐居山林中,性格谨慎而木讷于言,但沉迷于酒,可饮锺石。”

张说就请叶法善召来,一会儿,曲处士就到了。见其身高不及三尺,而腰粗至数围,让他坐在下座,行拜揖之礼,亦显得十分鲁朴。酒来了,曲处士则是杯盂皆尽,但神色不动。

燕公张说将要离开。叶法善突然提起一把宝剑,对曲处士叱责道:“你从无高谈广论,只是沉湎于酒,有什么用呢!”

于是挥剑斩去,却是一个盛酒的巨榼而已。

 

诛杀巨鳞

《仙传拾遗》中记载了一个传奇故事:

唐高宗显庆年间(656=661年),叶法善奉命赴天台山修黄箓斋,取道由广陵,再济瓜州。第二天清晨将渡瓜州。

这一日,江边艄公,舣舟等候叶法善。其时正是春暮,江边晴暖,忽然来了黄白两叟,一位提议道:“我们在这里下盘围棋好吗?”

一叟即向江中招手。

不一会儿有一丱童,擘波而出,身上衣服却无沾湿。

此叟对丱童说:“你把棋局与席都拿来。”

须臾间,丱童已如命在沙滩上铺了草席,设好棋局。

黄白两叟相对而坐,约定好:“棋局赌胜者,明日将北来的道士吃掉。”

于是两人大笑,开始下棋。

良久,白衣叟说道:“你已经败北了!幸无以美味相侵.”

于是,黄白两叟在沙滩上逡巡遥望,随后徐步凌波,在江中远远而消失了。

艄公舟人已知这两个是妖,将加害于叶法善,因此而惶惑不宁。

到了次日早晨,就有内官驰马而来,督促各舟楫。艄公舟人则将昨日之所见到的事情向内官一一具报。内官听了,也是惊骇不已。

此时叶法善正前来乘船,内官就将艄公舟人说的,再向叶法善转告。

叶法善微微怒道:“有这种事吗?不必挂意”。

当时叶法善符术神验,已经贤愚共知,然而内官和艄公舟人以及从行之辈,还是十分担忧。

叶法善知之却毫无畏惧,敦促艄公舟人解缆,船只刚刚离开江岸,突然间暴风狂浪,天日昏晦。舟中之人,一个个都相顾失色。

叶法善则慢慢对侍者说道:“取我黑符,投之鹢首”。

侍者将符投下,江上立时波流静谧,不一会儿就渡过了江。

叶法善回过头来对艄公舟人说道:“你可以多邀几个伙伴,沿着江流走十里以内,或有芦洲菼渚,有一条大鱼在那里,你们可以取之,能获得一笔相当的钱财了。”

艄公舟人按照叶法善所说的,沿着江流走了没几里,果然见到有一白鱼,长有百尺许,周有三十余围,僵死在沙滩上。走近一看,鱼的脑袋上有一伤穴,还在流着鱼膏。艄公舟人将白鱼脔割,装上船,满载而归,左近村闾的百姓,也去脔割,竟然吃了一月。

 

叶法善铁简镇蜃

叶法善在洞霄宫修道二十余年,宋邓牧的《洞霄图志》中有叶天师的传记:

“叶法善,字道元,括苍人。三世为道士,身长九尺,能厌劾百。卜居本州卯酉山,有巨石横道,行者纡径避之。遂投以神符,石自起。高宗召入问道时,睿宗、明皇纪年庙号已先知之。先天中,拜鸿胪卿员外,置封越国公,舍景龙观。僚庶受箓者不可胜数。开元中,与明皇于中秋夜共游月宫,还过潞州,取玉笛请上奏一曲,仍投金钱城中。越旬日,潞州奏:中秋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年一百有七岁,后羽化,葬于松阳。百官缟素送之。

……

赞曰:神道设教,受知明皇,入觐顾问,出从翱翔,高高月宫,不见渔阳。人谋何及,夫数适当夜半工,山中讲堂,遗迹已化,兹人不亡。

康熙《临安县志》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洞霄图志》的叶天师传中还记载了一个铁简镇蜃的故事。

“初,天师得道,来天柱山,适钱塘江有巨蜃溺舟,经渉者苦之。青山镇长沈愈来迎,于是往焉。时潮信未至,投丹篆江际,戮之,以铁简镇于江心,遂绝其患。至今舟楫无虞,皆受赐天师也。已而回山,平居二十余载。尝役神建讲堂,观门外听法者云集。有仙花灵鹤之祥,载《古迹门》。”

叶法善得道,来大涤洞、天柱山,并在洞霄宫中修道。此时恰逢钱塘江中出现了一头巨蜃,常常侵害来往船只,使其沉没,那些以钱塘江舟楫为生的,或行旅之人,都苦不堪言。大涤、天柱山所在的青山镇,镇长叫沈愈,听说洞霄宫的叶法善有降妖之术,就特地赶来宫中,请叶法善前去降妖。叶法善二话没说,立即赶往钱塘江边。其时江潮尚未起,叶法善就将丹篆投入江中,不一会儿就将巨蜃诛杀了,为了防止巨蜃再行恶,还用铁简将其身体镇于江心。从此以后,钱塘江中的舟楫再无灾虞,舟人都不忘叶天师的降妖之恩。铁简镇妖后,叶法善就马上回到了洞霄宫。在洞霄宫平居二十余载。

叶法善还役使神祇建造一讲堂,在讲堂中讲法,并出现了仙花灵鹤等祥瑞之事。远近许多信众都纷纷赶来,云集于讲堂内外听法。

    在《洞霄图志》单设有“叶天师讲堂”一目:

“旧志载,在山门外,天师役神所建,制度宏巧,绝不类常工。开元中,天师讲道德度人诸经于此。有仙花灵鹤,自天而下,吴越高士,辐辏听法,咸有所悟。愿居弟子列者三百余人,惟语以济恤孤贫、感愧覆载、忠孝君亲,重人性命,净身心,绝奢侈,即为道之根绪也。洊经兵火,遗迹不存,今移宫中,为演教堂。”

叶天师讲堂在山门外,是叶法善役使神祇所建,其建构十分宏大精巧,绝不像一般的人工所建之物。唐开元年间,天师叶法善在这里讲《道德经》等以度人。有仙花灵鹤,自天而降。吴越许多高士,都驱车赶来听法,都有所悟。有三百余人都拜其为师。叶法善讲的都是济恤孤贫、感愧覆载、忠孝君亲,重人性命,净身心,绝奢侈等,这些都是道之根绪。历经兵燹,至元代时叶天师讲堂的遗迹已经不存,其时已将讲堂移入了洞霄宫中,称为演教堂。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