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司马承祯(639-735年),字子微,号白云子,人称白云先生,河内温县人(今属河南温县)。是晋宣帝司马懿之弟太常司马馗的后人,唐襄州刺史司马仁最之子,道教上清派第十二代宗师。
司马承祯少时笃学好道,无心仕宦之途。拜嵩山道士潘师正为师,得受上清经法、符箓、导引、服饵等道术,传司马承祯对辟谷、导引等术了无不通。
后隐居于天台山玉霄峰。自号是“天台白云子”。
有一位女道士叫谢自然的,乘船下海,想去蓬莱岛求师,船到了一座山岛停泊下来,山上见到一位道士,对她说:“天台山的司马承祯,名在丹台,身居赤城,真是一位良师啊。”
听了这位道士的介绍,女道士谢自然就返回大陆,到了天台赤城山,拜司马承祯为师,求其度之,果然不久就证得。
除了道学上的成就,司马承祯的文学修养也极深,他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维、孟浩然、王适、毕构、李白、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武则天闻其名,将其召至京都,亲降手敕,赞美他道行高操 。
之后,他来到了南岳,结庵九真观北。在此期间,张九龄屡屡上门谒访。
唐睿宗景云二年 (711年),皇帝将其召入宫中,延问其阴阳术数与理国之事,司马承祯回答道:“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夫心目所知,见每损之,尚不能已,况攻乎异端,而増知虑哉。”
睿宗皇帝又问:“治身则尔,治国若何?”
司马承祯回答道:“国犹身也,故游心于淡,合气于漠,顺物自然,而无私焉,而天下治矣。”
帝嗟叹良久,十分佩服。
不久,司马承祯恳求还山,睿宗皇帝则赐宝琴霞帔,并亲制《赐天师司马承祯三敇》,赞扬其“道风独峻,真气孤标”。据宋李坊《续仙传》记载,当时朝廷一班公卿官员皆赋诗送之,常侍徐彦博汇编成册,名《白云记》,自己还专门写了一篇序。
卢藏用也是一位道教的信友,早先曾隐居于终南山,后来登朝做了官。见司马承祯将想离开京师,他劝说去终南山,说道:“此中大有佳处,何必天台?”
司马承祯说道:“以仆观之,仕宦之防径尔。”
听了此话,卢藏用脸有惭色,显得有几分尴尬。
唐玄宗开元元年(713年),司马承祯到了南岳衡山,先是住在九真观附近的白云庵修炼,后来又到祝融峰顶的建息庵。许多人闻此消息,都来找他学法,从者甚多。
唐玄宗开元九年(721年),玄宗皇帝亲自派遣他的弟弟承祎为使者,将司马承祯迎入宫中,命其校正《道德经》,并深加礼待,平时都称呼其为“道兄”,《衡岳志》中说“加深礼待,呼为道兄,御札批答,表书往来不绝。”玄宗皇帝还让司马承祯亲自传授法箓,成为一位道士皇帝。司马承祯曾进献玄宗皇帝一对阴阳宝剑和一铜镜,玄宗皇帝赋诗一首,题为《答司马承祯上剑镜》,此诗收录于《唐玄宗诗文选》,诗云:
宝照含天地,神剑合阴阳。日月丽光景,星斗裁文章。
写鉴表容质,佩服为身防。从兹一赏玩,永德保龄长。
有一次,司马承祯回天台山,玄宗皇帝也写了一首诗送别,题为《王屋山送道士司马承祯还天台》,诗云:
紫府求贤士,清溪祖逸人。江湖与城阙,异迹且殊伦。
间有幽栖者,居然厌俗尘。林泉先得性,芝桂欲调神。
地道逾稽岭,天台接海滨。音徽从此间,万古一芳春。
期间,唐玄宗还召司马承祯进入内殿,私下问以道,其交谈内容多秘而不传。
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年),皇帝又召其入宫,请司马承祯在王屋山自选佳地,建造阳台观以供居住。并按照司马承祯的意愿,在五岳各建真君祠一所。
司马承祯也是位书法家,颇有名声,善书篆、隶,自为一体,号“金剪刀书”。玄宗皇帝命他以三种字体书写《老子道德经》,并刊正文匍,刻为石经。其时,张九龄、张说等都拜其为师。
这一年,有一天早上,司马承祯对夏侯子云等众弟子说道:“吾修洞霄宫天柱山于玉霄峯东望蓬莱,常有真仙降驾,今为青童君所召,须往矣。”
俄顷,便炼蜕尸解而去。世寿一说为八十九岁,一说为一百余岁。玄宗皇帝诏赠其“银青光禄大夫”,谥“正一先生”。 玄宗皇帝亲自为他制碑,韦渠牟为其作传。并下诏以其南岳旧居为“降真观”,命弟子薛季昌主其观。又命衡州铸铜钟一口,赐予观中,此铜钟重达四千斤。
司马承祯在道学上颇有贡献,他创造出了一套道家修真的理论,提出了“五渐门”“七阶次”等一系列的修真法则。他的主要著作有《太上升玄消灾护命妙经颂》一卷、《形神坐忘论》一卷、《天隐子序》、《修真秘旨》十二篇、《修身养气诀》一卷、《服气精义论》一卷、《修真精义杂论》一卷、《修真秘旨事目历》一卷、《上清天地宫府图经》二卷、《上清含象剑鉴图》一卷、《灵宝五岳名山朝仪经》一卷、《采服松叶等法》一卷、《登真系》一卷、《茅山贞白先生碑阴记》一卷、《素琴传》一卷、《上清侍帝晨桐柏真人真图赞》一卷,等等,共约二十余种,有文集行于世。
初时,司马承祯常来洞霄宫,又常住于天柱山。在所编的《天地宫府图》中,把天柱山、洞霄宫列为第五十七福地。“大涤洞列为第三十四洞天。周回一百里,名曰天盖涤玄天,在杭州余杭县,属姜真人治之。”“(七十二福地)第五十七,天柱山,在杭州余杭县。”
司马承祯住天柱观时,在此招收弟子夏侯子云。因此钱镠在他的《天柱观碑记》中说:“被褐幽人。据梧髙士挹澄泉之味息青萝之阴。叶天师法善、朱天师君绪、吴天师筠、暨天师齐物,司马天师承祯、夏侯天师子云,皆栖神物表,继踵云根,出为帝王之师,归作神仙之侣。”
宋邓牧撰《洞霄图志卷五》中有司马承祯的传,并有赞。
赞曰:
晋室神胄,寄身赤城。霞帔辞显,丹台著名。
播以声诗,有唐公卿。东望蓬莱,列仙降迎。
女真氏谢,闻道服膺。一日乘云,渺焉上征。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