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子云——洞霄宫

2024-05-18 健康浙江 0

夏侯子云,唐代著名道士,其字不详,因从峨眉山来,人亦称峨嵋道人。年二十时,状貌甚古,在洞霄宫投天师司马承祯门下,跟从其学习道法,同时也侍候老师。夏侯子云侍师十分勤勉,每日早起晚睡,勤侍巾盥,数年来,未曾有一日怠缺过。司马承祯非常喜欢这个弟子,对他如同自己的儿子一般。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司马承祯羽化后,夏侯子云便在大涤山的东山之前筑起一大片药圃,以种植灵芝、白术等百味药草。

夏侯子云曾经对别人说:“古代圣人以上药养神,中药养性,下药遣病。可以使人神灵,可使人性明,可使人病愈。”他常常将圃中药草施于人,都是随缘深浅而遇者。

夏侯子云性喜寂静,与物无竞,一心在于道法之中,不屑于世间事务。或是纵神游目,每每熙熙自得。回到自己住的院子里,就一整天掩门而坐,寂无所闻。有一次,邻院的一位道士,窥见有一草衣道人,与他同坐在一起,亦是瞑目不语,到了傍晚,有人启关伺候问询,则并未见到那位草衣道人。

唐天复年间(901-903年),一日,有一樵夫偶尔走近药圃,推开药圃之门,听到里面有狗吠之声,便自篱门之处向里面窥视,看见夏侯子云正手持一鞭,乘坐着一头似虎非虎的灵异之兽,行疾如风,驰入大涤山而去,不知所往,从此以后就再也未见到夏侯子云的身影了。

康熙十四年《临安县志·卷七人物》中有其传记:“夏侯子云,从峨嵋山来,年二十,状貌甚古,侍司马承祯十数年不怠。于大涤山中筑药圃,种芝术之属。尝言,古圣人,以上药养神,中药养性,下药遣病。因施药于廛,随缘深浅而遇。天复中乘异兽,归隐东峰,不知所在。”又在《卷四杂记》中记有一目:“药圃,大涤,夏侯天师种药处,至今山中产药有六十余种。”并记有元代钱塘人白珽(白元鉴)《题洞霄宫药圃》的诗一首:

仙翁曾播植,琼圃尚敷荣。春日祥光满,秋风瑞实成。

黄精宜益寿,萱草足忘情。候采灵芝服,还应羽翼生。

清乾隆二十四年《临安县志》中也有同类记载,除白珽诗外,并有骆际明《药圃》诗:

九锁天开碧玉宫,琪花瑶草郁青葱。

香分药井泉初冽,雪点丹炉火正红。

几见环来月下,何曾鸡犬入云中。

神仙恨不留芝术,遍赠人间未老翁。

还有陆文焕和骆际明的诗《药圃诗和前韵》:

千年药圃在珠宫,九岭光开气郁葱。

雨散星坛垂树绿,云深松径覆花红。

蛟亭翠滴银涛外,凤穴香流玉洞中。

自昔灵根多绛雪,有怀益寿问仙翁。

南宋《咸淳临安志·卷之二十四》(杭州府志)有更详细的记载:“药圃,在大涤山前,夏侯天师种药于此.芝畦朮坞,百药之植,靡所不有。尝言,古圣人,以上药养神,中药养性,下药遣病,可使人神灵,可使人性明,可使人病愈。故常施药于廛市,随缘深浅而遇。有药圃诗云: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一日樵者开圃,中有犬嗥,自篱而窥,见师策鞭,乘一兽似虎非虎,行疾如风,入东山而去。今四山生草药六十余种,圃迹犹存。”

夏侯子云还写有一首《药圃》诗,诗云:

绿叶红英遍,仙经自讨论。

偶移岩畔菊,锄断白云根。

这首《药圃》收录于《全唐诗》,诗中仿佛也透着仙气。

夏侯子云喜欢吟诗,但并不存稿,写完则弃,因此他的诗罕有传者,留给后世的作品则是更少。

《洞霄图志·卷五人物门》中将其列为天师,载有夏侯子云的本传,并有赞。

赞曰:

司马之门,入室者希。峨眉山人,状貌魁奇。甲绀芽,黄精紫芝,采采余闲,临流咏诗。异兽可驭,东峰何之,千古莫识,谁为草衣。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