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献公应梦游——洞霄宫

2025-01-14 健康浙江 0

赵抃(10081084年),字阅道,号知非,衢州西安(今浙江省衢州市柯城)人。曾任资政大学士,越州知州、殿中侍御史。以清廉刚正闻名于朝野,又面颜黝黑,因此人称其为“铁面御史”。 

北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清献公赵抃再次知杭州,他向皇帝上奏章,欲告老退职,未得允许。到了元丰七年(1084年)八月,赵抃突然来游大涤山,众人心里都很疑惑,是什么原因让他突然造访大涤山呢?后来听他对洞霄宫的道士沈日益说的一番话,方才明白其中缘由。在《洞霄图志》中记有这段话:“近梦入真境,宫阙巍峨,有数道士,相迓询之。曰此洞霄宫,既觉思之两典是郡,未尝至此,故冒暑来,今观泉石楼观,与梦中所见无异,岂仙圣有缘邪。”

大意是:前几天我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进入了道教的真境,看到道观宫殿十分巍峨,还有几位道士前来相迎,便询问这几位道士这是什么地方,道士回答说这里是洞霄宫。梦中醒来后思之,我两次担任杭州知府,却未曾到这里来过,因此今日冒暑前来。到了这里看到洞霄宫的泉石楼观,与梦中所见没有两样,难道不是与仙圣有缘吗?

赵抃于是留下诗一首,诗曰:

龙穴藏身稳,泉源抚掌清。红尘人久隔,白日世长生。

我分谙冲寂,谁能顾利名。梦中休指笑,又作洞霄行。

在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和熙宁十年(1077年),赵抃曾两次担任杭州知州。在熙宁十年(1077年)时,见位于临安太庙山的钱王祠年久失修,曾上表朝廷,建议委托净土寺的僧人负责祠宇的修理,这在苏轼书的《表忠观碑记》中记载有:“其在临安者,以付其县之净土寺僧曰道微。岁各度其徒一人,使世掌之,籍其地之所入,以时修其祠宇,封植其草木。有不治者,县令丞察之,甚者易其人。庶几永终不坠,以称朝廷待钱氏之意。臣抃昧死以闻。”

赵抃有一嗜好,观政赴任,都以一琴一鹤相随。常用鹤之洁白勉励自己廉洁,用鹤之红顶勉励自己赤心报国。《宋史·赵抃书》中记载“帝曰:闻卿匹马入蜀,以一琴一鹤自随;为政简易,亦称是乎!”其后裔族人常以“琴鹤堂”作为堂号,以示纪念。赵抃一生曾多次来过临安,有一次到青山、锦城一带,也是以一琴一鹤相随。为了纪念赵抃此行,两座山因此得名为琴山和鹤山。清乾隆《临安县志》“山川”:“鹤山,与琴山对峙,因宋赵抃至此,取琴鹤相随之意。”又有 “琴山,治东南七里,即金装岭,上有司空俞琳墓。”

清郭九会有《琴山》

两山仍对峙,琴鹤双寂寞。我思赵清献,风流安所托。

殿中号铁面,帅蜀携琴鹤。一麾出守杭,鹤琴想犹昨。

於今琴音绝,荒山云漠漠。逸响来长松,清籁发虚壑。

望望今装岭,中有象王阁。午风度钟磬,晚林喧鸟雀。

始悟尘网密,恍见仙花落。出城不十里,天地自寥廓。

峻洁有高踪,浮沉无住著。公署尽鸣弦,古人不可作。

赵抃曾游天目山,留有《观音岩》诗一首:

石龙一滴水涓涓,大士岩溪峭壁间。

我道音闻无不是,何须更入宝陀山。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