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达官名人——提举洞霄宫115名

2025-02-06 健康浙江 0

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南阳新野(今河南)人。南北朝时期文学家。为南梁中书令庾肩吾之子。庾信自幼随父出入于梁武帝之子萧纲的宫廷,曾任东宫学士,累官右卫将军,封武康县侯。后奉命出使西魏,梁为西魏所灭,留居北方,官至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北周代魏后,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临清县子。曾居天目洞霄,与道家人物周宏让交好,留有诗二首:

一、寻天目周处士宏让

试逐赤松游,披林对一丘。梨红大谷晚,桂白小山秋。

石镜菱花发,桐门琴曲遒。泉飞疑度雨,云积似重楼。

王孙若不去,山中定可留。

二、又赠周处士

九丹开石室,三径没荒林。仙人翻可见,隐士更难寻。

篱下黄花菊,丘中白雪琴。方欣松叶酒,自和游仙吟。

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卒,年六十九,并加荆、淮二州刺史。有《庾子山集》传世, 明人张溥辑有《庾开府集》。

 

王褒(约513-576年),字子渊,琅琊临沂人(今山东),南北朝文学家。曾祖王俭、祖王骞、父王规,俱有重名。妻子为梁武帝之弟鄱阳王萧恢之女。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王褒、庾信与隐居天目山的道家人物周宏让交好,曾居天目洞霄。留有诗:

赠周处士宏让

我行无岁月,征马屡盘桓。崤曲三危阻,关重九折难。

犹持汉使节,尚服楚臣冠。巢禽疑上幕,警羽畏虚弹。

飞蓬去不巳,客思渐无端。壮志与时歇,生平随时阑。

百龄悲促命,数刻念余。云生陇坻黑,桑蓟北寒。

鸟道无蹊径,清濑有波澜。思若化羽翮,要我铸金丹。

西魏入侵江陵,王褒被扣留不复南返。授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孝闵帝宇文觉即位,封石泉县子,邑三百户。明帝宇文毓笃好文学,加王褒开府仪同三司。建德年间卒,年六十四 。原有集21卷已佚,明人辑有《王司空集》收录其诗文。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人,世称孟襄阳,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开元十八年曾游历天目山和洞霄宫等地。宣统《临安县志·卷八》记载有其离开临安去天台时的一首诗。

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柳公权(778-865),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著名书法家、诗人。二十九岁进士及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侍书、中书舍人、太子少师、河东郡公、太子太保。咸通六年(865)卒,年八十八,追赠太子太师。约在开元二十年前后,柳公权曾来大涤天柱山居住,题书“黄山”二大字。《古书集成·杭州府郡》中记载:“天柱山大涤洞,按县志去县二十五里,道经为第三十四洞天,……南为黄山,乃洞霄宫之祖,左发大涤洞,右发天柱山。其址长水湾,伏虎岩在焉。”又记:“黄山,去东北三十里,唐柳公权书‘黄山’ 二大字,刻于石。仆久。里人盛仁重立。”可惜柳碑和盛仁重立碑皆已湮没。

 

章惇(1035-1105),字子厚,号大涤翁,汉族,浦城(今属福建)人。北宋中期政治家、改革家,银青光禄大夫章俞之子。崇宁四年(1105)去世,年七十一,累赠观文殿大学士,太师,魏国公。宋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皇帝驾崩,哲宗皇帝十岁登基,高太后垂帘听政,章淳被贬。元祐元年(1086年)章淳提举洞霄宫。元祐八年(1093年)哲宗皇帝亲政,改元绍圣,立章淳为相,拜为尚书左仆射兼门事郎。

 

何执中(1044-1118年),字伯通,处州龙泉(今浙江)人。北宋大臣,历任工部、吏部尚书兼侍读,崇宁四年(1105年)任尚书右丞。四年后代蔡京为尚书左丞。徽宗政和元年 (1111年)与蔡京同为宰相。五年后,以太傅致仕,提举洞霄宫。

 

卫肤敏,字商彦,华亭人。以上舍生登宣和元年进士第,为探花,授文林郎、南京宗子博士,后迁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等职。曾以集英殿修撰提举洞霄宫。其子卫泾(1159-1226年),字清叔,号后乐居士、西园居士,嘉兴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徙居平江昆山(今江苏)。与朱熹友善。南宋大臣,宋孝宗淳熙十一年进士第,为状元。宋宁宗开禧初(1205年),迁御史中丞,后以端明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著有《后乐集》。

 

吕好问(1064-1131年),字舜徒,寿州(今安徽寿县)人,南宋初封东莱郡侯,定居婺州金华(今属浙江)。以荫补官。钦宗时(1126年)任御史中丞、兵部尚书等职,高宗时任尚书右丞,兼门下侍郎。建炎元年知宣州。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宋史》卷362有传。

 

许景衡(1072-1128年),字少伊,人称横塘先生,瑞安白门人。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授监察御史,又升殿中侍御史。钦宗即位后,授太常寺少卿、中书舍人等职。高宗时提举洞霄宫,后追谥“忠简”。著作有《横塘集》《横山阁》《池上》等。

 

许翰(?-1133年),字崧老,拱州襄邑人。宋元祐三年(1088年)登进士第。历任给事中、翰林学士、御史中丞、资政殿学士、尚书右丞、权门下侍郎等职。李纲罢相后,请求辞职,八次上章,终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三年(1133年)去世,追赠光禄大夫。

 

范宗尹(1100-1136),字觉民,襄阳邓城(今襄阳樊城区)人,宣和三年登进士第。累任右谏议大夫、中书舍人、迁御史中丞、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御营使,年仅30为丞相,显赫一时。后为秦桧排挤,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六年卒。

 

吕颐浩(1071-1139年),字元直,齐州(今山东济南)人。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登进士第,历官至河北都转运使、知扬州,江东安抚制置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九年(1139年)去世,获赠太师、秦国公,谥号“忠穆”。著有文集十五卷,已佚,今存《忠穆集》等。

 

朱胜非(1082-1144年),字藏一,原籍浙江青田。 宋崇宁二年(1103年)登进士第。曾任东道副总管、知应天府、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观文殿大学士、知洪州,江西安抚大使兼知江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四年(1144年)去世,年六十三,谥号“忠靖”。著有《绀珠集》《秀水闲居录》等,《全宋诗》《全宋文》收录其诗文。

 

李纲(1083 -1140年),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抗金名臣,民族英雄。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登进士第,历官太常少卿、兵部侍郎、尚书右丞、京城四壁守御使,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等职,其中建炎元年(1127年)一度为相,不久便遭罢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后复出,绍兴九年(1139年)第二次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绍兴十年(1140年)卒,葬于大涤山。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

 

赵鼎(1085年-1147年), 字元镇,号得全居士。解州闻喜 (今属山西)人。宋崇宁五年(1106年)登进士第。累官洛阳令、户部员外郎、御史中丞、签书枢密院事,知建州、洪州等。绍兴年间几度为相。后以检校少傅奉国军节度使提举洞霄宫。绍兴十七年八月逝世,年六十三。宋孝宗时,追赠太傅、丰国公,赐谥"忠简"。赵鼎善文、诗、词,著有《忠正德文集》《得全居士词》等

 

张浚(1097年-1164年),字德远,世称紫岩先生。汉州绵竹 (今属四川)人。为南宋名相、抗金名将。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登进士第,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除知枢密院事、川陕宣抚处置使、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等职。绍兴四年(1134年)绍兴二十五年(1156年)两次提举洞霄宫。隆兴二年(1164年)病逝,累赠太师,谥号“忠献”。著有《紫岩易传》等。

 

沈该,字约文,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第进士。曾任礼部侍郎、知夔州、参知政事、左仆射、同平章事等。精于《易》。著有《易小传》。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卒年六十六岁。

 

周葵(1098-1174),字立义,号荆溪,晚号惟心居士,常州宜兴人。宣和六年擢进士甲科,调徽州推官。曾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资政殿学士。隆兴二年(1164年)提举洞霄宫。孝宗淳熙元年卒,年七十七岁。

 

叶颙(1100-1167),宋代兴化仙游(今属福建莆田)人,字子昂,绍兴二年(1132)进士。曾任吏部侍郎、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乾道三年(1167年)提举洞霄宫。卒于家中,谥正简。

 

魏杞(1121-1184年)字南夫,一字道弼,寿州寿春(今安徽寿县)人,移居明州鄞县(今属浙江)。绍兴十二年进士。曾任参知政事、礼部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知平江府,以端明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淳熙十年 (1183年)卒,追封鲁国公,谥文节,葬奉化溪口翠屏山。著有《山房集》《魏文节遗书》等。

 

蒋芾(1117-1188年),字子礼,常州宜兴杨巷镇(今属江苏)人,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殿试一甲第二名(榜眼),曾任起居郎兼直学士院、中书舍人、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左中大夫,参知政事、左正议大夫、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逝世。

 

陈俊卿(1113-1186年),字应求,莆田(今福建莆田)人。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进士。曾任职殿中侍御史、权后部侍郎、中书舍人、江淮宣抚判官兼权建康府事、参赞都督府军事,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知福州兼福建路安抚使。淳熙二年(1175年)提举洞霄宫。淳熙五年(1178年),起判建康府、江南东路安抚使兼行宫留守。淳熙九年(1182年),以少保、魏国公致仕。淳熙十三年(1186年)卒,年七十四。获赠太保,谥号“正献”。有遗文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均已佚失。《全宋诗》录其诗九首。

 

叶衡(1114-1175),字梦锡,浙江金华人。宋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进士,曾任天目山下的於潜县令、常州知府、太府少卿、户部幸郎、淮西江东总领、建康知府,淳熙元年(1174)召为户部尚书,迁右丞相兼枢密使。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淳熙二年(1174)卒,享年六十二。《宋史》卷三八四有传。

 

王淮(1126-1189),字季海,浙江金华人。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右正言、秘书少监兼恭王府直讲、太常少卿、中书舍人。知江州府、知建宁府、福建转运副使、两浙西路提刑,淳熙元年(1174),任翰林学士、知制诰,二年,任端明殿学士同知枢密院事。四年,任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八年,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九年,为左丞相。十五年,授观文殿学士,封鲁国公,提举洞霄宫。一生为官40年,职居相位,孝宗称其“不党无私,刚直不阿”。 淳熙十六年(1189)卒,赠少师,谥文定。

 

留正(1129-1206年),字仲至。泉州永春 (今福建省泉州)人。绍兴十三年(1143年)登进士第,官至签书枢密院事、左丞相、少师、光禄大夫、观文殿大学士等,封魏国公,庆元二年提举洞霄宫。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是名副其实的"三朝元老"。开禧二年七月卒,年七十八岁,追赠太师。宝庆三年(1227年),追谥忠宜。著有诗、文、奏议、外制二十卷,今已佚。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辅。江阴青阳人。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第,历任国子博士、著作郎、正言、刑部尚书、参政知事、知枢密院事、右丞相、观文殿大学士、建康知府。以太子少保提举洞霄宫。封卫国公。庆元二年(1196年)病逝。追赠太子少师,谥号 “文定”。后加赠太师。著有《文定集》《词业》,今已佚。

 

赵汝愚(1140-1196年),字子直,祖籍饶州余干(今江西),生于崇德 (今浙江桐乡),为宋太宗赵光义八世孙。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状元及第。历任签书宁国事节度判官、秘书省正字、集英殿修撰、知福州、吏部尚书、右丞相、建康知府等职。庆元二年(1196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贬永州,途中卒,复资政殿大学士、太中大夫,赠少保,赐谥“忠定”,追赠太师、沂国公,追封福王,后改周王。

 

余端礼(1135-1201年),字处恭,衢州龙游(今属浙江)人。高宗绍兴二十七年 (1157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少卿、太常少卿、吏部侍郎,太平知州、吏部尚书、擢同知枢密院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庆元元年(1195年),拜右丞相,二年迁左丞相。庆元二年(1196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嘉泰元年(1201年)卒,年六十七,授少保,赠太傅,谥“忠肃”。《宋史》卷三九八有传。

钱端礼(1109-1177年)字处和,号松窗道人,杭州临安(今属浙江)人,徙居台州临海。吴越王钱俶六世孙,荣国公钱忱之子,后以荫入仕,隆兴二年(1164年)赐同进士出身。历任台州通判、临安知府、权户部侍郎兼枢密都承旨。除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兼权知枢密院事、宁国知府、资政殿大学士。乾道元年(116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卒葬天台县护国寺北山之麓,谥“忠肃”,赠银青光禄大夫。

 

郑清之(1176-1251年)字德源,初名燮,字文叔,别号安晚,浙江鄞县人 ,嘉泰二年(1202年)进士及第,历官光禄大夫,工部侍郎、参知政事兼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左丞相兼枢密使、太傅、卫国公等职。曾三次担任宰相。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自称“洞霄散吏”。宋理宗淳佑十一年(1252年)卒,年七十六岁,谥忠定。有《安晚集》六十卷。

 

范钟,字仲和,婺州兰溪人。嘉定二年进士及第。历官太平州通判,徽州知州、刑部郎官,尚右郎官兼崇政殿说书、吏部郎中、秘书少监、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起居郎兼祭酒,权兵部侍郎兼同修国史、实录同修撰、兵部侍郎兼给事中、权兵部尚书兼侍讲,寻兼侍读、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左丞相兼枢密使、东阳郡公。淳祐六年(1247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淳祐九年卒,赠少师,谥“文肃”。 著有《礼记解》。

 

谢方叔(1201-1272年),字德方,号渎山,威州(今属四川)人。宋宁宗嘉定十六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除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左司谏、殿中侍御史,除刑部侍郎兼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知枢密院事,左丞相兼枢密使、惠国公等职。宝祐三年(1255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咸淳八年(1271年)病卒,赠少师。《全宋诗》《全宋文》录其诗文,《宋史》有本传。

 

吴潜(1195年-1262年) 字毅夫,号履斋,祖籍宣州宁国(今属安徽),出生于浙江德清。南宋宁宗嘉定十年(1217年)举进士第一状元,授承事郎、江东安抚留守、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崇国公、左丞相、庆国公改许国公。淳祐十二年(1252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景定三年(1262年),为贾似道党羽下毒害死,年六十八。德佑元年(1275年)获平反,追赠少师。与姜夔、吴文英等多有交往,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董槐(?-1262年)字庭植,号榘堂,濠州定远(今属安徽)人。嘉定六年(1213年)登进士第。历任广德军录事参军、镇江观察推官、镇江府通判、常州知州、提点湖北刑狱、常德知府、江州知州兼都督府参谋、谭州知州、沿江制置使、江西安抚司公事主管、户部侍郎、江东安抚使兼建康知府、广西运判兼提点刑狱、工部侍郎兼转运使、兵部侍郎兼给事中、宝章阁直学士、福州知州及福建安抚使、端明殿学士、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等职。宝祐四年(1256年)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次年封许国公。景定三年(1262年)卒,赠少师,谥文清。

 

程元凤(1199-1268年)字申甫,号讷斋,歙县(今属安徽)人。理宗绍定二年(1228年)登进士第,被子任江陵府教授,以后历任太学博士、宗学博士、秘书丞、著作郎、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宝佑四年(1256年),迁右丞相兼枢密使,宝佑六年(1258年),提举洞霄宫。度宗即位,进少保,新安郡公、少傅,封吉国公,卒赠少师。著有《讷斋文集》。《宋史》有程元凤传。

 

江万里(1198-1275年)字子远,号古心,江西都昌人。宋理宗宝庆二年(1226年)登进士第。历官著作佐郎、权尚左郎官兼枢密院检详文字、知吉州、知隆兴府,兼直秘阁,监察御史兼侍讲、殿中侍御史、福建转运使、国子监祭洒、刑部侍郎、吏部尚书、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兼太子宾客、福州知州兼福建安抚使、同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南康郡公、左丞相兼枢密使、知福州兼福建安抚吏,以端明殿学士提举洞霄宫。咸淳十年(1274年)元兵至,赴水而死。年七十七,赠太傅、益国公,后加赠太师,谥文忠。

 

马廷鸾(1222年-1289年),字翔仲,号碧悟。饶州乐平(今江西)人。淳佑七年(1247年)乙未科进士省试第一,殿试第四。历官池州教授、都堂审祭、太学录、秘书省正字、史馆校勘、校书郎、枢密院编修官、著作左郎兼右司、翰林权直擢秘书少监、权直学士院、起居舍人兼太子右庶子、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中书舍人、礼部侍郎、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权参知政事、右丞相兼枢密使。知饶州、知绍兴府,以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病逝,终年67岁。著有:《碧梧玩昔集》等。


下一篇:没有了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