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不知何年何代,天目柱山来了一位张天师,他是张道陵的后裔,继承了天师教的剑书符箓,身背一个宝葫芦,腰挎一柄削金断玉剑,在天目柱山上张公洞中一住就是三十年,每日在山上修炼龙虎大丹,来时尚是黑须黑发,修炼成道后,却是童颜鹤发,两眼如电,能知天文地理,通晓阴阳变化,能驱使鬼神,预知过去未来,祸福的得道高人了。
在天目山前有座生仙山,生仙山上还有座天师宫,传说原来是张道陵的旧宅基地,后来建成宫观。
天师宫前面就是天目溪,昌化溪也在这里汇入天目溪,二水迂回而下,形成一大片的河滩,由此得名阔滩。
这里山清水秀,正是道者炼丹制药的好去处,因此张天师也常常住在天师宫中,并在周围采药,平时给村人们瞧病,也不索取钱财,随缘而给,各种疑难杂症都能手到病除,妙手回春,百姓称其为“天师菩萨”。
在昌化溪畔有个鱼潭村,因溪中鱼潭而得名。潭里住着一条蛟龙,能呼风唤雨,法力高强。自称是独角王,常常化作一个书生到村子里来。这条蛟龙不是良善之辈,因扼守住鱼潭口,常常胡作非为,凡是撑船、放排水里营生的,到了这里,都必须孝敬蛟龙,送上重礼,便做顺风,否则就兴风作浪,常常船翻人亡,祸害不浅。
张天师来到这里,便让过往船户、木排主,以及两岸百姓在他这里领取符咒。但凡持咒之人经过此处,便风平浪静,蛟龙奈何不得。
张天师的符咒让蛟龙精的法力失灵,由此失去了好多恭敬他的财宝。蛟龙精大发雷霆,竟然有如此不知趣的家伙,敢来太岁头上动土?我非得教训教训他不可,让他知道我的厉害,搬出我的地盘。
于是,蛟龙精摇身一变,变成一个白衣秀士,手摇纸扇,大摇大摆直往阔滩村口去找张天师。张天师此时正在炼丹,见一书生推门而入,张天师就请问其姓名,书生则吟了一首诗:
独角可胜十万兵,昌化溪中我称王;
速离此地是上策,否则小命即刻亡。
张天师道:“原来你是昌化溪中的龙王,失敬,失敬!身为龙王,本应为百姓造福,可是你反而兴风作浪,祸害百姓,我可容不得你胡作非为呀。”
书生道:“这是我的地盘,你雀占凤巢,竟敢如此狂妄。限你三日之内搬出,否则我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说完怒气冲冲,拂袖而去。
张天师知道蛟龙精来者不善,决定与它斗法。
蛟龙精第一招采用了断水之计,它从自家身上剪下两片爪甲,放在爪中,嘴里吐出两口黑气,说声变,便在渔潭口筑起了一大一小两个拦水坝。一溪清水全被堵住。下游一天天干涸,鱼虾皆翻白而死,村民无水可用,生活十分艰难。见此情景,张天师便手提宝剑,前去渔潭口破除蛟龙的魔法。果然蛟龙精正树荫下得意地敲着烟袋,张天师对它大吼一声:
“孽畜,你竟敢伤天害理,挡住水源,待贫道我来破你的妖术。”
说着从身上解下一只葫芦,念动真言,将葫芦口朝下,倒出了许许多多的白老鼠。那些白老鼠窜到坝下,有洞则钻。无洞则掏,不一会儿,两道水坝的坝脚就像蜂窝似的,溪水从漏口汹涌奔出。昌化溪不再断流了。张天师收起葫芦,朝蛟龙精挤挤眼,便打道回府了。蛟龙精见自己的妖法如此轻易就被破了,气得两个鼻孔直冒青烟。渔潭口至今有水流湍急的两片滩被称作是“大漏滩”“小漏滩”,便是由此而来。
“好,隔不断溪水,我就要你们吃我的洗脚水!”
几天后,只见昌化溪水滚滚而下,从鱼潭口下来则都是黄泥浆水,人吃了之后上吐下泻,庄稼碰到亦渐渐枯黄。
张天师知道又是蛟龙精的恶作剧。他先是给百姓煮药,治好了老百姓的病。
然后,抽出腰间之宝剑,在地上轻轻一划,只见一条清清的小溪从阔滩的一个小山坞的东南角直往西北角逆流而上,长达五里,且长年不涸。于是,这里的人们可以不吃从昌化溪流下来的水了。这小山坞后人称为“倒水坞”。
蛟龙精眼看第二招又输给张天师了,就祭起了最后一招。它驾起一团黑云,布满在昌化溪的上游,昏天黑地,连日大雨,昌化溪水位不断上涨,沿溪两岸即将遭到大难。张天师见蛟龙精演起了水漫金山,也使出了自己的绝招,解下自己的腰带,说声变,立时化为一道山脉横在阔滩村的村口,洪水涨它也涨,洪水落它也落。洪水被挡在了山脉之外,点滴也冲不进阔滩村。洪水冲下来大量的沙石,堆积成了一大片河滩,阔滩的名称也由此而来,而那座小山脉则被称为“道士垅”。
张天师后来要走了,还把蛟龙精擒住镇在青山殿的一个深潭里,后来这潭为称为“勒魔潭”。为纪念张天师的功绩,当地的人们在他炼丹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天师宫,在隔岸则建起了一座天师庙,至今庙基尚存。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