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大徐五仙和小徐五仙是兄弟二人,生活在晋代。浙江於潜人,故宅在灌湖口。曾修炼于西菩山太阳岩,在这里餐霞服,因此太阳岩又名朝青崖。每逢月朔之时,则来西天目山朝拜。其故宅,梁时(502-556年)建为西靖宫,宋治平年间(1064-1067的)改为无极宫,宋庆元年间(1195-1200年)迁至於潜县治之东。宋洪忠文公《招隐词》中有句:“徐五朝往而暮来兮双白鹿”, 徐五即指此二仙。旧时西天目山双清庄(即今禅源寺)中有四真君祠,祭祀宝华、洞元、含清、归一四位在天目山中修道的真君,其中宝华真君即是大徐五,含清真君即是小徐五。
因历史较远,缺少关于大徐五仙和小徐五仙的详细资料,但在县志和山志中均有简略的记载。
明万历四十二年刊印徐嘉泰《西天目山志》卷之二仙释中记载:“徐五仙,於潜人,修真于西菩山太阳岩,常往来于天目,得道而昇。宋忠文洪公招隐词云:‘徐五朝往而暮来兮双碧鹿’,盖指此云。”
明代广宾纂辑,清代际界增订《西天目祖山志》卷三修真中也有记载:“大徐五仙、小徐五仙,於潜人,莫考其世,故宅在灌湖口。修真于西菩山太阳岩,岩亦名朝青。时常往来于天目,得道而昇。其宅梁时建为西靖宫,宋治平中改为无极宫,庆元中乃迁县治之东。洪忠文公招隐词云:‘徐五朝往而暮来兮双白鹿’,盖指此二仙云。”
宋忠文洪公或洪忠文公即是洪咨夔(1176-1236),字舜俞,号平斋,天目山人,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曾任刑部尚书。
康熙十四年《临安县志·卷之九杂记》中有传:“徐五真人,本邑人,兄弟二人,号大徐五、小徐五。大历初于东天目山学道,上昇。梁乾化中,建大清观,即今紫阳宫。又有石室,尝见阴灵怪气生于白昼,即其修仙炼丹之所。”
在清代慈寿松华《东天目山志·卷之七寓贤》中记载:“徐五真人,康熙旧志:本邑人,兄弟二人,号大徐五、小徐五。大历初于东天目山学道上昇。梁乾化中,建大清观,即今紫阳宫。又有石害,尝见阴灵怪气生于白昼,即其修仙炼丹之所。”
光绪二十四年(1898)《於潜县志》中有记载:“太阳岩,在县治西南二十五里,其冈自浪山来,杰然卓出东方启明,晴光先照绝顶,故名。世传徐五二仙餐霞服日于此,月朔朝于天目,又名朝青崖。阴有二石,形如鹿。洪平斋招隐辞云:‘徐五朝往而暮来兮双碧鹿’,盖指此也。”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