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举——洞霄宫

2023-10-06 健康浙江 0

郭文举——洞霄宫

郭文,字文举,河南洛阳人,晋代著名道家人物,二十四史《晋书》中有他的传记。郭文自小钟情于山水,喜欢游历名山大川,崇尚那些退隐之士。到了十三岁时,他就经常独自一人到山林里去游玩,过了十几天还不知道回家。

郭文也不娶妻,父母亡故,服丧完毕后,便辞别家乡去游览名山。曾慕名登上了华阴的悬崖,以观览石室中的石函。另有一说他在石室中得到了石函,石函即是《神虎内真紫元丹章》一书。

洛阳沦陷后,郭文就挑着担子走进了大涤山深山谷中无人的地方,用几根木头靠着一棵树,支起一个架子,然后把茅草覆盖在上面,空无四壁遮蔽,俨然一草亭,却以此充作居所了。当时的大涤山常有猛兽,闯进房屋祸害于人,但是郭文在这种草亭之下,独自居住了十多年,并没有遇见灾祸。

他经常以鹿裘为衣,以一条葛布为头巾,不喝酒也不吃肉。在山坡上开垦一块土地,播上豆和麦子,以充主粮。在《余杭图经》中有记:“检先生区种处尚在,坎水处有泉,亦稍湮塞。”

郭文也在山林中采摘一些草药和山果,拿到镇上换回一些盐。交易中,有的人不认识他,出了很低的价格,他也不计较,就给了对方。后来人们知道他就是郭文,就不好意思来拣他的便宜了。郭文有了余粮,总是拿来救济没有饭吃的人。有人送东西给他,他从中挑一点差的收下,以表示不违逆别人的好意。

有一次,一头猛兽在他的草亭旁边咬死了一只大麀鹿,郭文看到了,就把这一情况告诉村人,村人高高兴兴地拿到市场上去卖了,然后将所得之钱分给郭文。

郭文则说:“我不需要钱,我若要钱,就会自己把死鹿拖去卖了。”

听到的人都很感叹。

有一次在洞霄宫大涤山西南山崖间,一头猛虎见郭文走来,便拦在路口,对着郭文张开大口,郭文看见它的口里横着一块骨头,就以手探入猛兽口中拿了出来。今山中有伏虎岩。《洞霄图志·卷四》载:“伏虎岩:在宫山西南峻壁间,若环堵之。室南有路,自上而下,复陟崖磴,方至其所,藤萝深密,怪禽昼啼,非有道之士不可处也。昔郭真君伏虎于此。”第二天清晨,那只猛虎就把一只死鹿送到郭文的亭舍前。后来这只猛虎就如郭文的仆从,可抚而牵之,常常为其服役。有时郭文让它负箬叶随行,把箬叶置于鳯凰山侧。

有时郭文出山到临安或余杭城中,虽然在城市众人之中,老虎俯首随行,如犬羊一般,或以书策盐米置于筐中,虎也负而随之。至今余杭镇西门外还有一块“拴虎石”,传为当年郭文拴虎之处。有时郭文去镇上卖药,让虎在山口等着,回来晚了,虎则会嘷吼,后人则名此地为“虎嘷亭”。《洞霄图志·卷四》载:“ 嘷亭:在余杭县南五里,晋郭真君居大涤山,常出市肆货药,有虎自随,令伏于此,归晚,则虎嘷,故曰‘嘷亭’。今山下涧石竒怪,流水潺湲是也。载之余杭图经。”

传此虎清人尚见过。清代诗人朱彝尊在《洞霄宫题壁》一文中记:“……路转皆礐石,舆丁言是归云洞也。要无径可入,乃诣洞霄宫宿焉。是夜,有虎卧宫前松树下,道士见之。问心悸否?答云:‘此虎仙人郭文骑以买药,不咥人。’”

《神仙拾遗》中记载,晋帝听到了这件事,将其召到洞霄宫中,问他用什么方术驯服了老虎。郭文回答道:“不过是顺应自然而已,人无害兽之心,兽无伤人之意,何必要有术呢?抚我则安,虎犹民也;虐我则仇,民犹虎也。治理百性和驯服猛虎,又有什么不同呢?”晋帝听了,认为郭文说得很有道理,就想请他在朝里做官,朝里但郭文推辞不就。

大涤山中常有猎人前来,有时候就寄宿他的茅亭,他待他们如贵客般,连夜前去挑水,供猎人使用,毫无倦色。

《太平广记》中记载,说他在大涤山时,有太和真人曾降其室,授之以冲真之道。《神仙拾遗》中说则他“晦迹潜形,世所不知。”

郭文曾在自己的草庐前栽种下三棵松树,到了五代时,显得遒劲葱郁。钱镠在《天柱观记》中也载:“东晋有郭文举先生,得飞化之道,隐居此山,群虎来柔,史籍具载。乃于蜗庐之次,手植三松,虬偃凤翘苍翠千载,今殿前者是也。” 乾隆二十四年《临安县志古迹》中有“晋朝松”一目。乾隆年间尚在,惜今已无。

当时的余杭县令顾飏曾经和葛洪一起前来拜访郭文,又把他请到府上。顾飏思忖郭文常在山中行走,需要皮衣,就送给他一套皮裤褶,郭文坚拒不接受,辞别回到山中。顾飏一片诚心还是派人把衣服送到了郭文的屋子里,郭文就不再说话了,但始终没有穿过这套衣服,最后皮衣竟至于烂在了草亭里。

大都督太傅丞相王导(276-339)求贤若渴,听说郭文的名声,就派人去接他到京城。郭文谢绝了舟船车马,自己挑着担子,一路步行来到京城,王导把他安置在西园。西园里面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等,让郭文住在那里正合适。

朝中的官员听说郭文来了,全都去西园探望。但郭文“颓然踑踞”,坐在那里旁若无人。有都督大将军温峤(288-329)曾经问郭文:“人人都有六亲相娱,先生舍弃了他们来到这里,怎么还很快乐呢?”

郭文回答道:“我本是学道之人,未料遭遇时世之乱,欲归无路,所以就来这里了。”

又问道:“人饿了就想吃饭,成年后就想妻室,这本是自然之性,先生为什么偏偏没有七情六欲呢?”

郭文说道:“七情六欲是因为想念它才会产生,我不去想它,所以就无情无欲了。”

又问道:“先生独自处在深山里,如果患病死去,就会被乌鹊吃掉,难道不残酷吗?”

郭文说:“人死埋在地下也会被蝼蚁所食,这又有什么两样呢!”

又问道:“猛兽伤害于人,这是人人都害怕的,先生你难道不害怕吗?”

郭文说:“如果人没有伤害猛兽之心,那么猛兽也不会来伤害人。”

又问道:“如果时世不安宁,老百姓无法安身的话。让先生你来匡救时世,你愿意吗?”

郭文说:“我乃山野草莽之人,哪里有能力去辅佐时世呢?”

王导曾经邀请众多宾客集会,同时演奏各种乐器。试探着让人叫来郭文。郭文来了,目不斜视,越过华美的厅堂,就如行走在山林野外一般。

当时在座之人与他探讨一些钩深味远的话题,郭文则称无法理解,“天机宏远,莫有窥其门者。”

温峤因此说:“郭文有贤人的性情,但没有贤人的才干,是仅次于柳下惠、梁鲭一类的人物吧!”

永昌年间,有瘟疫流行,郭文的病情也很严重。王导送来药品,郭文说:“命在天,不在药。寿命长短,这是时运。”

郭文在王导的西园里住了七年,未曾走出过一步。有一天,他忽然提出请求要返回山中,王导不允。

后来郭文就不辞而别,回到临安,结庐于临安山中。临安县令万宠则将他接去,安置在县衙里。时有苏峻反叛,攻破余杭,百姓遭遇不幸,唯独临安则能偏安,未曾遭受叛乱之苦。大家都对郭文表示惊异,以为他能预知玄机。

在这以后郭文就不再说话,仅伸出手指,来表达他的意思。后来郭文病重了,就请求返回山中,欲枕石安尸,不令人殡葬,县令万宠不许。郭文绝食了二十多天,也不消瘦。万宠问道:"先生还能活多少天?"郭文伸出手掌扬了三次,果然在十五天后仙逝。后人于他卧床席下,拾得几片箬叶,上面书写《金雄诗》《金雌记》,内容都是当时谶词。

万宠将郭文安葬在他所居之处,哭祭其灵。临安旧冲虚宫、武康郭林、大涤天真洞,都有郭文的遗迹。《余杭图经》一书记载,后梁乾化三年(913年)七月,郭文被封为灵曜真君。当时的葛洪、庾阐都曾为他作传记,赞颂他的情操。

有赞曰:

典午云扰之人,入山苫覆一室。岂云求安箕踞,西园在朝聚观。尚役猛虎何畏,官葛翁忘言。温生惭千古,大涤山空月寒。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