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明末清初有一女子,倾国倾城,被列为“秦淮八艳”之首,见过她的男人都为她而失魂落魄,后来且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走向,她就是陈圆圆。陆次云在《陈圆圆传》中称赞她:“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冒襄在《影梅庵忆语》中则说:“其人淡而韵,盈盈冉冉,衣椒茧时,背顾湘裙,真如孤鸾之在烟雾。是日演弋腔《红梅》以燕俗之剧,咿呀啁哳之调,乃出之陈姬身回,如云出岫,如珠在盘,令人欲仙欲死。”吴江邹枢在《十美词记》中记载:“姑苏歌姬陈圆圆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容辞闲雅,额秀颐丰。”而吴三桂则是“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军入关,加速了明王朝的灭亡,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也随之破碎。陈圆圆(1623-1695年),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芬,明末清初苏州梨园名姬,浙江金华人氏。陈圆圆出身于货郎之家,父业“惊闺( 俗呼货郎)”。母亲早亡,育于姨父姨母陈氏之家,从姨父姓“陈”。居住在苏州的桃花坞。时逢江南五谷不丰,重利轻义的姨夫将圆圆卖给苏州梨园,从此隶籍梨园。因其自幼冰雪聪明,初登歌台时,戏班子就让陈圆圆扮演《西厢记》中的红娘,人艳如花,唱腔圆润,将个红娘全演活了,很快就成为吴中名优,色艺双绝,艳惊乡里,名动江左。与董小宛、马湘兰、卞玉京、李香君、柳如是、顾横波、寇白门并称“秦淮八艳”,圆圆竟居“八艳之首”。吴江邹枢所著《十美词记》中记载:“姑苏歌姬昆曲戏子陈圆圆年青聪慧,容貌娟秀。”“姑苏歌姬陈圆圆演《西厢》,扮贴旦红娘脚色,体态倾靡,说白便巧,曲尽萧寺当年情绪。”容辞闲雅,额秀颐丰,明艳出众,独冠当时,观者为之魂断。戏曲家尤西堂少时“犹及见之”,对圆圆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
在圆圆正趋当红之际,被昆山知县杨永言看中,将其买走,然后又为太仓诗人吴伟业接手。其时正值崇祯十二年(1639),吴伟业31岁,陈圆圆17岁。风流才子吴伟业花千金得到陈圆圆,却不能明媒正娶,因此,陈圆圆始终不肯屈从。于是,她又重回杨家。
接下来,陈圆圆还与冒襄有过一段情缘,崇祯十四年(1641)春,冒襄省亲衡岳,道经苏州,经友人引荐,得会陈圆圆,并订后会之期;当年八月,冒襄移舟苏州再会圆圆,时圆圆遭豪家劫夺,幸脱身虎口,遂有许嫁冒襄之意,并冒兵火之险至冒襄家所栖舟拜见冒襄之母。二人感情缱绻,申以盟誓。此后冒襄因时势丧乱而屡失约期。
李介立《天香阁随笔》中载,江阴贡修龄之子贡若甫曾以重金赎陈圆圆为妾,然圆圆不为正妻所容。而贡若甫的父亲贡修龄,在见到圆圆后,非常吃惊,说:“此贵人!纵之去,不责赎金。”
此后,陈圆圆不幸为外戚田弘遇劫夺入京。叶梦珠《阅世编》中记载:“(崇祯)十六年春,戚畹田宏遇南游吴阊,闻歌妓陈沅、顾寿。名震一时,宏遇使人购得顾寿,而沅尤靓丽绝世,客有私于宏遇者,以八百金市沅进之,宏遇载以还京。”但据冒襄《影梅庵忆语》中记却是在崇祯十五年仲春,此时冒襄至苏州会圆圆,不意圆圆已于十日前被劫入京。
吴江邹枢所著《十美词记》中记载:“后为田皇亲以二千金酬其母,挈去京师。”这个田皇亲就是崇祯皇帝田妃之父田宏遇。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军队威胁朝廷,崇祯皇帝日夜不安。时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遗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觅艳。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陈圆圆又回到田府,田畹占为私有。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军队威胁朝廷,崇祯皇帝日夜不安。时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皇帝寻求美女,以解上忧,遂遗田妃的父亲田畹下江南觅艳。后来田畹将名妓陈圆圆、杨宛、顾秦等献给崇祯皇帝。其时战乱频仍,崇祯无心逸乐。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苏州名姬陈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后吴三桂纳圆圆为妾。
吴三桂守关,将陈圆圆留在京城府中。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李自成的军队,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一怒,“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引清军入关,攻破李自成。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三桂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发现陈圆圆,飞骑传送,陈圆圆复归吴三桂。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三桂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陈圆圆遂独居别院。一说并乞削发为尼,在昆明市的五华山华国寺长斋修佛;一说为女道士。
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云南称帝,同年吴三桂病死,康熙出兵云南。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攻破昆明城。陈圆圆的下落则有几种说法:小说《李自成》的作者姚雪垠在论《圆圆曲》(《文学遗产》季刊198O年第一期)一文中,认为陈圆圆早就到了永州宁远,不久病死。
另一说陈圆圆自沉于昆明华国寺寺外的莲花池,葬于池侧。池畔留有石刻诗。
康熙朝学者陆次云曾作《圆圆传》,认为她与吴三桂一起“同归歼灭”。
还有一位学者钮琇认为陈圆圆在吴三桂反叛前离宫出走成为女道士,最后结局已不可知。”
比较可靠的一说,是陈圆圆做了女道士后,回到了老家苏州。早年的恋人吴伟业在吴三桂反叛前就因病去世,他预料到吴三桂必定要反,劝陈圆圆离开。并在临终前对弟子杨学曾有交代,到时相助陈圆圆脱离险境。
吴伟业(1609-1672年),字骏公,号梅村,别署鹿樵生、灌隐主人、大云道人,太仓(今属江苏)人。与侯朝宗、冒辟疆、方以智等公子齐名。明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左庶子等职。明亡后隐居不出,清顺治十年(1653年)被迫应诏北上,次年被授予秘书院侍讲,后升国子监祭酒。顺治十三年(1656年)底,以奉嗣母之丧为由乞假南归,此后不复出仕。诗词文曲均有较深造诣,与钱谦益、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并为娄东诗派的开创者。擅长于七言歌行,初学“长庆体”,后自成新吟,后人称之为“梅村体”,有《梅村家藏稿》。他与陈圆圆一见倾心,花重金从杨永言处得来,因家中正妻不依而未能如愿。但他始终关注圆圆,在晚年时写下有名的长诗《圆圆曲》,他为圆圆取名,又为圆圆作诗,记述了陈圆圆的传奇人生:
几年后,当杨学曾得知陈圆圆在苏州老家难以藏身时,便遵师托,赶到苏州,雇车陪陈圆圆到洞霄宫。
杨学曾(1631-1696),浙江海宁人,比陈圆圆小了整整八岁,当他赶到苏州见到陈圆圆时,陈圆圆已经55岁了。
据印振武先生所著《洞霄宫历史故事》中记载,杨学曾和陈圆圆最后成了一对恋人。杨学曾无微不至地照顾陈圆圆,在洞霄宫里度过了十七个春秋。陈圆圆的道名为寂静,字玉庵,号洞霄君。据说,杨学曾还继老师吴伟业的《圆圆曲》,写下了长诗《续圆圆曲》。其中有一首《洞霄君》:
白鹤禅师事渺茫,蓬莱三度见尘扬。
几人碧血光泉壤,一代红裙寄禹航。
杨学曾自注云:“圆圆者,吴三桂妻,顺治丁亥,三桂平云南桂王,封平西王,圆圆将正妃位,固辞不受。后知三桂蓄异志,乃请为女道士。及康熙假癸丑(1673年)三桂反,戊午(1678年),诸王贝勒讨平伪党,滇南大定,籍三桂家,圆圆独人不籍,不知所终。当时三桂未叛时,有侍儿策其必败。以计自脱于禹航之洞霄宫,号‘洞霄君’。”这首诗和自注收录在清嘉庆《余杭县志》中。
苏轼曾在洞霄宫写下《浣溪沙(送叶淳花)》,词曰:
阳羡姑苏已买田。相逢谁信是前缘。莫教便唱水如天。
我作洞霄君作守,白头相对故依然。西湖知有几同年。
似乎预示着杨学曾杨学曾和陈圆圆的这段姻缘。
康熙三十三年(1695年),陈圆圆近世,享年73岁。
杨学曾遵嘱将她葬在洞霄宫冲天观后朝北的山岗上,墓碑上书“洞霄君寂静仙姑墓”。半年后,66岁的杨学曾也走了,葬在陈圆圆墓旁。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这两座墓尚存。
附录:
(清)陆次云
圆圆,陈姓,玉峰歌妓也。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崇祯癸未岁,总兵吴三桂慕其名,赍千金往聘之,已先为田畹所得。时圆圆以不得事吴,怏怏也。而昊更甚。田畹者,怀宗妃之父也,年耄矣。圆圆度流水高山之曲以歌之,畹每击节不知其悼知音之希也。
甲申春,流氛大炽,怀宗宵旰忧之,废寝食。妃谋所以解帝忧者于父。畹进圆圆,圆圆扫眉而入,冀邀一顾。帝穆然也,旋命之归畹第,时闯师将迫畿辅矣。帝急召三桂对平台,锡蟒玉,赐上方,托重寄,命守山海关。三桂亦慷慨受命,以忠贞自许也。而寇深矣,长安富贵家胥皇皇。畹忧甚,语圆圆,圆圆曰:“当世乱,而公无所依,祸必至。曷不缔交于吴将军,庶缓急有藉乎?”畹曰:“斯何时,吾欲与之缱绻不暇也。”圆圆曰:“吴慕公家歌舞有时矣!公鉴于石尉,不借入看。设玉石焚时,能坚闭金谷耶?盍以此请,当必来,无却顾。”
畹然之,遂躬迓吴观家乐。昊欲之而故却也,强而后至,则戎服临筵,俨然有不可犯之色。畹陈列益盛,礼益恭。酒甫行,昊即欲去。畹屡易席,至邃室,出群姬,调丝竹,皆殊秀。一淡妆者,统诸美而先众音,情艳意娇。三桂不觉其神移心荡也,遽命解戎服,易轻裘,顾谓畹曰:“此非所谓圆圆耶?洵足倾人城矣!公宁勿畏而拥此耶?”畹不知所答,命圆圆行酒。圆圆至席,昊语曰:“卿乐甚?”圆圆小语曰““红拂尚不乐越公,矧不逮越公者耶?”吴颔之。酣饮间,警报踵至,吴似不欲行者,而不得不行。畹前席曰:“设寇至,将奈何?”吴遽曰:“能以圆圆见赠,吾当报公家,先于报国也。”畹勉许之。吴即命圆圆拜辞畹,择细马驮之去。畹爽然,无如何也。
帝促三桂出关。三桂父督理御营名骧者,恐帝闻其子载圆圆事,留府第,不令往。三桂去,而闯贼旋拔城矣,怀宗死社稷。
李自成据宫掖。宫人死者半,逸者半。自成询内监曰:“上苑三千,何无一国色耶?”内监曰:“先帝屏声色,鲜佳丽,有一圆圆者,绝世所稀,田畹进帝而帝卻之。今闻畹赠三桂,三桂留之其父吴骧第中矣。”是时骧方降闯,闯即向骧索圆圆,且籍其家,而命其作书以招子也。骧俱从命,进圆圆。自成惊且喜,遽命歌,奏吴歈。自成蹙额曰:“何貌甚佳,而音殊不可耐也?”即命群姬唱西调,操阮筝击缶,己拍掌以和之。繁音激楚,热耳酸心。顾圆圆曰:“此乐何如?”圆圆曰:“此曲只应天上有,非南鄙之人所能及也!”自成甚嬖之。
随遣使,以银四万两搞三桂军。三桂得父书,欣然受命矣。而一侦者至,询之日:“吾家无恙耶?”曰:“为闯籍矣!”曰:“吾至,当自还也。”又一侦者至,曰:“吾父无恙耶?”曰:“为闯籍矣!”曰:“吾至,当即释也。”又一侦者至,曰:“陈夫人无恙耶?”曰:“为闯得之矣!”三桂拔剑斫案曰:“果有是,吾从若耶?”因作书答父,略曰:“儿以父荫待罪戎行,以为李贼猖狂,不久即当扑灭。不意我国无人,望风而靡。侧闻圣主晏驾,不胜毗裂。犹意我父奋椎一击,誓不俱生,否则刎颈以殉国难,何乃隐忍偷生,训以非义?既无孝宽御寇之才,复愧平原骂贼之勇,父既不能为忠臣,儿安能为孝子乎?儿与父诀,不早图贼,虽置父鼎俎旁以诱三桂,不顾也!”随效秦庭之泣,乞王师以剿巨寇,先败之于一片石。自成怒,戮吴骧,并其家三十余口。欲杀圆圆,圆圆曰:“闻昊将军卷甲来归矣!徒以妾故,又复兴兵。杀妾何足惜?恐其为王死敌不利也!”
自成欲挈圆圆去,圆圆曰:“妾既事大王矣!岂不欲从大王行?恐吴将军以妾故而穷追不已也。王图之,度能敌彼,妾即褰裳跨征骑。”自成乃凝思。圆圆曰:“妾为大王计,宜留妾纵敌,当说彼不追,以报王之恩遇也!”自成然之。于是弃圆圆,载辎重,狼狈西行。是时也,闯胆已落,一鼓可灭。
三桂复京师,急觅圆圆。既得,相与抱持,喜泣交集。不待圆圆为闯致说,自以为法戒追穷,听其纵逸,而不复问矣。旋受王,封建苏台,营郿坞于滇南。而时命圆圆歌。圆圆每歌大风之章以媚之。吴酒酣恒拔剑起舞,作发扬蹈厉之容。圆圆即捧觞为寿,以为神武不可一世也。吴益爱之,故专房之宠,数十年如一日。其蓄异志,作谦恭,阴结天下士,相传多出于同梦之谋。而世之不知者,以三桂能学申胥,以复君父大仇,忠孝人也,曷知其乞师之故盖在此而不在彼哉!厥后尊容南面,三十余年,又复浪沸潢池,致劳挞伐;跋扈艳妻,同归歼灭,何足以偿不子不臣之罪也哉!
陆次云曰:“语云:‘无征不信。’圆圆之说,有征乎?曰:‘有。’征诸吴梅村祭酒伟业之诗矣。梅村效琵琶长恨体,作《圆圆曲》以刺三桂,曰:‘冲冠一怒为红颜。’盖实录也。三桂赍重币,求去此诗,吴勿许。当其盛时,祭酒能显斥其非,卻其贿遗而不顾。于甲寅之乱,似早有以见其微者。呜呼!梅村非诗史之董狐也哉。”
陆次云,(约公元一六六二年前后在世)字云士,浙江钱塘人。生卒年均不详,清康熙初前后在世。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儒”,不遇。后官河南郏县知县,以忧归。复起知江苏江阴县,有善政。次云绩学工诗文,著述颇多,有《八竑释史》四卷,《纪余》四卷,《八竑荒史》二卷,《峒溪纤志》三卷,《志余》一卷,《湖堧》杂记一卷,《北墅绪言》五卷,《尚论持平》二卷,《析疑待正》二卷,《事文标异》二卷,及《澄江集》一卷,《玉山词》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圆圆曲
吴伟业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天亡自荒燕。
电埽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戚里箜篌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人惜。
夺归永巷闭良家,教就新声倾坐客。
坐客飞觞红日暮,一曲哀弦向谁诉。
白皙通侯最少年,拣取花枝屡回顾。
早携娇鸟出樊笼,待得银河几时渡。
恨杀军书底死催,苦留后约将人误。
相约恩深相见难,一朝蚁贼满长安。
可怜思妇楼头栁,认作天边粉絮看。
遍索绿珠围内第,强呼綘树出雕栏。
若非壮士全师胜,争得蛾眉匹马还。
蛾眉马上传呼进,云鬟不整惊魂定。
蜡炬迎来在战场,啼妆满面残红印。
专征箫鼓向秦川,金牛道上车千乘。
斜谷云深起画楼,散关月落开妆镜。
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红经十度霜。
教曲妓师怜尚在,浣纱女伴忆同行。
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枝头变凤皇。
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夫壻擅侯王。
当时祗受声名累,贵戚名豪竞延致。
一斛明珠万斛愁,关山漂泊腰肢细。
错怨狂风扬落花,无边春色来天地。
尝闻倾国与倾城,翻使周郎受重名。
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
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
君不见,
馆娃初起鸳鸯宿,越女如花看不足。
香径尘生鸟自啼,屧廊人去苔空绿。
换羽移宫万里愁,珠歌翠舞古梁州。
为君别唱吴宫曲,汉水东南日夜流。
(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梅村集卷七)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