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参礼张公舍——洞霄宫

2025-01-07 健康浙江 0

李白(701-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 其生地无确说,其家世、家族皆不详。曾诏翰林院,封待诏翰林之职。李白是唐代大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唐 宝应元年(762年)卒,有《李太白集》传世。

李白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很深, 在留存的近千首诗中,有一百多首诗与道教有关,诗中道家思想或蕴于山水,或寄于想像,气势磅礴、飘逸洒脱。

李白20岁时就在蜀中隐居习道。25岁时出离蜀地,与洞霄宫的道士司马承祯、吴筠等结识,对道教加深了认识。据记载,安史之乱后,吴筠遂东入浙,李白也在浙东一带,李白曾与吴筠一起在髙天师坛参受上清之法。这一期间两人还常常以诗歌酬和,逍遥于泉石之间。传李白进入唐大明宫,受到唐玄宗李隆基的接见,得到了吴筠、“四明狂客”贺知章、李隆基的妹妹玉真公主三位贵人的引荐,而第一个引荐的贵人就是吴筠。在他们的推荐下,李白后来终于见到了唐玄宗,并且受到了盛情的款待,还封了一个“待诏翰林”的闲职,陪陪皇上聊聊天,为皇上起草一些文书之类。又传吴筠与李白曾同游过道教圣地的崂山。

由于对道教创始人张道陵的景仰,大约在唐天宝三年(744年),李白与温处士从安徽宣城出发,一同游览了西天目山,在张道陵的出生地——张公舍前,对祖师进行了礼祭。然后又到了罗盘松,登上了仙人顶,罗盘松、李白吟诗石尤在。游程结束,温处士就向李白告辞,回到他自己的隐居之地——黄山白鹅峰。李白因此写下了《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一诗:

黄山四千仞,三十二莲峰。丹崖夹石柱,菡萏金芙蓉。

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

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

归休白鹅岭,渴饮丹砂井。风吹我来时,云车尔当整。

去去陵阳东,行行芳桂丛。回溪十六度,碧嶂尽晴空。

他日还相访,乘桥蹑彩虹。

其中“伊昔升绝顶,俯窥天目松。仙人炼玉处,羽化留遗踪。亦闻温伯雪,独往今相逢。采秀辞五岳,攀峦历万重”八句就是描写两人天目之行。

两人分手后,李白则继续东行,途中又登临安之谢傅东山,在谢安隐居之所缅怀故人,写下了《东山》二首,诗云:

不到东山久,蔷薇几度花。白云他自散,明月落谁家。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欲报东山客,开关送白云。

随后,李白还去了道家圣地洞霄宫大涤山,寻访那里的道者。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