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我们在“八仙过海”“八仙献寿”等图景中,可以看到一位手持荷花,神采俊逸,飘然脱俗的女性,她就是何仙姑。在《浙江通志》《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后集》《历代神仙通鉴》《昌化县志》等书籍中都有记载。由于何仙姑在八仙中是唯一的女性,因此尤其被人所喜爱。常常作为绘画、雕塑的主要题材。
有关何仙姑的身世说法不一:
一说她是广东人。《续通考》中说何仙姑是唐武则天时人,为广东增城县何泰之女,农历八月二十出生,生时头顶现六道毫光,家住在云母溪畔。宋初《太平广记》引《广异记》称有“何二娘”者,是位农妇,原以织鞋为业,后来游于罗浮山,寄居有山寺中,经常上山去采集山果以供寺僧充斋。有一次,远在四百里外的循州山寺的一位僧人来到罗浮山寺,称有一日曾有罗浮山的仙女去循州山上采摘杨梅果子,罗浮山寺的僧人感到奇怪,经查实那天正好是何二娘采果的日子。这样一来大家才想起,每逢轮到何二娘采果时,总是能采到许多新鲜硕大的果子,原来何二娘是仙女。从此何二娘名声传了开去,方圆数百里的人都赶过来一睹仙容,她不堪打扰,不得不离开山寺,云游四海去了。一说何仙姑是北宋永州人,称她幼遇异人,得食仙桃成仙。有为人占卜休咎,预测祸福的事迹,是一位精于占卜的民间女巫。
另有一说是昌化河桥人,此说的影响也十分深广,《浙江通志》《歙县志》《临安县志》《昌化县志》中都有记载。
何仙姑,天目山南昌化人。唐武则天时某年的农历八月二十日出生,家住天目山南昌化河桥览村。传说在她出生的时侯,家中有紫云绕梁,头顶生出了六种神光。但家道不幸,父亲早早亡故,家中有老母和一兄长,生活十分贫困,到了三十岁时尚未婚配。何仙姑长得容貌清丽,庄重典雅,且又生性贞静,天资聪颖,通晓世事,极有孝行。平时常常上山砍柴,挑到河桥集镇上卖几个铜钱以维持生计。有一次在六月间,何仙姑又独自带着斧斤上山,突然见到山涧有一株野桃,以往野桃结果甚多甚小,但这株树上仅结三桃,却大如杯口,颜色鲜红欲滴。何仙姑小心采下,带回家中。向母亲和兄长叙述了山中采桃的经过,并奉上大桃各一枚。母、兄都道此桃有些怪异,吃下恐有不测。见母、兄都不肯食用,何仙姑便独自一人取而啖之。自此以后便洞知人事休咎,不饥不渴,身轻如燕,行走如飞,甚至可以往来于山顶之间,但何仙姑从不在众人面前显露。
有了仙家的本领以后,何仙姑就开了一家医坊,常常上山,采了许多种草药,到傍晚回到家中,将草药整理分档,还时常采许多山果给母、兄吃。平时在家中则以草药替人治病,而且还常常利用替人看病之机,劝导众人行善止恶,告诉病人诸病都是由诸多不善所引起,欲要延寿养生,先要戒杀,不食众生之肉,增长自己的慈悲之心。善待畜牲道的众生,尤其是野生畜类,要随缘多行放生。为人子女,要孝敬父母及他人之父母,要惠恤广济贫苦。还常常讲些善恶报应,丝毫不爽的故事,为人讲解六道轮回,因缘果报的道理。不少病人听从她的教导,改恶从善,修桥铺路,行善积德。除此之外,加上她的草药非同一般,双贯齐下,果然有手到病除,起死回生之疗效。当地乡人,都以为她是神人,尊称她为何仙姑。
后来母亲和兄长都亡故了,何仙姑也就不知所踪了,只在当地留下了一段传说故事。后来她遇到了一位须髯飘拂,神态俊逸的道士,即是吕洞宾。吕洞宾见何仙姑颇有仙缘,便前来点化她,还将神仙的修身之道传给了她,又赠其许多丹丸。在吕洞宾的引荐下,何仙姑还到洞霄宫拜了钟离权仙师,并加入了仙班。他们一起去蓬莱仙境参拜东王公、西王母,还留下了“八仙过海”的故事。
到了宋元祐年间(1086-1093年),天目山一带闹灾荒,昌化县令郑旁在县城中赈济灾民,何仙姑混在众多贫苦农民中看热闹,不料被众人发现,人们争相前来。何仙姑见自身行迹暴露,便跃下溪堤,涉双溪凌波而去,又见她驾五色祥云缥缈而升,飞上了一座石山坪,忽然间,云雾覆障,不见踪影。人们以为何仙姑就是在这里升上天界了,便将那座石山称为“何上坪”。当时目睹这一仙迹之人一个个都十分骇愕,县令郑旁也亲睹神异,便将此事前后过程详细记述,上报大宋朝廷。哲宗皇帝敕谕,令地方官员为何仙姑立祠祭祀。于是,县衙和乡人便在七都比坞(今河桥赤石)建起了何仙姑祠。庙虽不大,地处偏僻,但历来香客不断,香火十分旺盛。
民国《昌化县志》这样记载:“何仙姑,县南览村人,早孤贫,年三十不字。采樵自给,见山间桃实如杯大,取啖之,自是不饥。元祐中,邑令郑旁赈荒,姑混入稠众就视,人争异焉。姑即遁涉双溪。忽云雾覆之不见,观者骇愕,令上其事,敕祀之,乡人立庙于七都比坞。”
在浙西大峡谷的柘林瀑景区,也有一座供奉何仙姑的仙姑祠,这里曾流传有一段传说。有一个叫炎生的年轻人,在这里以烧炭为生。小伙子长得十分英俊,且心地十分善良,何仙姑对这个青年心生恋慕。有一天,炎生烧完炭后,在溪潭里沐浴。突然山洪暴涨,炎生被洪水冲了下去,眼看性命不保。何仙姑见状,立即甩下她的花篮,将炎生救起。炎生感激仙姑的救命之恩,也为仙姑的贤惠和美貌而心动,于是,双双相挽,飞升而去,不知踪影。后人就将炎生洗澡的溪潭称为“炎生潭”,潭上流下来的一条瀑布称为“炎生瀑”。
在浙西大峡谷的华光岭麓,传说八仙想建中海,先建仙桥脚,需要许多石头。由何仙姑去运石,何仙姑便拿着赶山鞭,把一滩滩的大石头变成一群群黑猪往回赶。半道上,碰到了南海观音,观音菩萨就是来制止这件事情的,就问道:“你这位仙姑把这许多石头赶到哪里去啊?”被观音菩萨这么一说,仙术就被点破了,一群黑猪立即变回了一垅石头。何仙姑很是生气,却又无可奈何,只是狠狠地朝大路边的一块石头上踢了一脚,留下了一个女人的三寸脚印,至今还能找到这块石头。这许多石头变成了一片大石浪,这里的村庄也因此得名石浪村。《临安地名志·第三章地名故事》中收录了这个故事。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