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汉钟离原名钟离权,姓钟离,名权,字云房,一字寂道,号正阳子,又号和谷子,咸阳人。原为东汉大将,故又称汉钟离。少工文学,尤喜草圣,身长八尺,官至大将军。后因兵败,入终南山,遇一樵夫,引其至一山村。樵夫指一草舍,对汉钟离说:
“此乃东华先生住处,你可进去拜见。”
汉钟离早已闻说东华先生乃是上古神祇,他想莫非自己已经到了仙界碧海苍灵之三清幻境。于是就小心翼翼入得草舍之中,见到一位身着紫衫,手持藜杖的皓首老人,正坐在石座之上,汉钟离纳头便拜。老人便问:“来人莫不是汉将军钟离权也?”
汉钟离答道:“正是,弟子钟离权愿拜先生为师,请先生教吾成仙之道。”
东华先生就让汉钟离住下,授之以道,无非就是苍何剑法,长寿之术。如此过了数年,一日,汉钟离问东华先生:
“如此修炼便可成仙?”
东华先生道:“你的仙缘不在我处。你要成仙,可去浙西大涤洞天柱山中,那里有一鸣铃洞,洞中有奇异之宝物,可助你得道。”
正说着,山村草舍连同东华先生皆已消失。愕然中,汉钟离便离开终南山,一路南下寻到了临安大涤洞天柱山,打听得鸣铃洞,便在洞中安顿下来。
汉钟离依着东华先生所教长寿之术和苍何剑法,日日修炼,在洞中过了许多年月。一日,忽闻鸣铃洞中高处有清雅之铃声,汉钟离遂沿洞中石壁,攀至高处,见石壁中显出一凹处,中间正搁着一个玉匣。汉钟离大喜,便取下玉匣,打开一看,匣中竟是一卷玉册,里面载着许多道术秘诀。从此,汉钟离就依着玉册所载之法,勤心修炼,不久,便在此得道成仙,成为八仙之一。宣统《临安县志·古迹》中记载:“鸣铃洞,在洞霄宫左,洞多窍穴,风作则鸣。”
再说到了唐代,有一位吕绍先,原名吕岩,字洞宾,号纯阳子。乃是京兆(今陕西西安)人。自幼好读,淹博百家。吕绍先一心在于功名,却偏偏三举进士而不第。在武则天天授二年(691年),年已四十六岁的吕绍先又去长安赶考,结果依旧是名落孙山。自叹命运作弄人,愁肠满结,怨天怨地。一日在一酒肆中,遇见了汉锺离。汉锺离正在酒肆壁上题诗:
坐卧常将酒一壶,不教双眼看东都。
乾坤世界无名姓,疏散人间大丈夫。
吕绍先拍手赞道:“乾坤世界无名姓,妙!妙!妙极了!”
汉锺离说道:“汝既赞叹出世之妙,何不随我同行。”
吕绍先说道:“只是我功名未就,心不甘矣。”
汉锺离点点头,对吕绍先说:“酒肆黄梁未熟,我有一枕,你不妨稍息片刻,醒来共进午餐。”
吕绍先此时正有些困意,便倒在竹榻之上,籍枕进入了梦乡。在梦中,吕绍先又一次进京赶考,终于金榜题名,状元及第。随后步步高升,建功立名,出将入相,封妻荫子,孙甥绕膝,一晃四十年。接着又在朝廷擅权十年,权倾朝野。不料突被重罪,抄没家财,妻离子散,一身孑然。正悲伤时,忽然梦觉,黄梁仍在锅中。
汉锺离笑道:“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
吕绍先惊异地问道:“先生知我梦乎?”
汉锺离道:“汝之梦五十年间一瞬耳。得不足喜,丧又何足悲。”
吕绍先感悟功名利禄皆为梦幻,遂随钟离权离开酒肆,腾云驾雾,一路飞行,不一刻,便到临安洞霄宫大涤洞天柱山中的鸣铃洞口降落。见有五色彩霞洞口缭绕,又有一只异兽踞守洞口,见钟离权、吕绍先来了,长啸一声,窜下山涧。
钟离权为吕绍先取道名为岩,字洞宾。从此吕洞宾便在洞中修炼,终于得道,也成为八仙之一。后遍游山水,传道度人,五十三岁归宗庐山,成为全真派北五祖之一,六十四岁时上朝元始天尊、玉皇大帝,赐号纯阳子。
旧时,洞霄宫中的三清大殿,后殿供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前殿中间供玉皇大帝,右面供的就是吕洞宾的神像。吕洞宾呈白面书生的形象,头戴纯阳巾,身着青紫袍,身背一口宝剑,神像前面设一供桌,上置香炉、烛台,还有一签筒,供香客求签用。供奉吕洞宾神像,可能与此传说有关。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