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陈尧佐(963-1044年),字希元,号知余子。阆州阆中人。端拱元年(988年),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任潮州通判。历官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景佑四年(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康定元年(1040年),以太子太师致仕。庆历四年(1044年),陈尧佐去世,年八十二。追赠司空兼侍中,谥号"文惠" 。陈尧佐也工书法,擅写大隶,点画肥重,人称"堆墨书"。著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在他被授予州郡的长官时,有一日,他来到大涤山洞霄宫,对宫中道士冯德之说:“我曾梦见访游名山,遇见仙人跟我说,你日后要成为国家之栋梁,我怎么敢有这样的奢望?”
冯德之说:“仙人说的没错,学士是人望所归,日后肯定还会受到朝廷大用。但是你应该是名列仙籍的,世间的功名如同过眼烟云,富贵犹如粪土,是不值得留恋的。”
后来陈尧佐果然官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一职。
陈尧佐因此而打造了紫石巨鼎一双,献洞霄宫,放置在大涤山洞霄宫的祥符亭上。两个鼎上都刻有铭文。
其一铭曰:“炉之质,刳中起烟,人之体,虚心养元。不用之用,自然而然。炉兮,人兮,兹谓道焉。”
其二铭曰:“山之髙兮,巉巉出云,洞之深兮,幽幽宅真。鸾鹤一瞬,鳬鹥百春,安得而往,葆光啬神。”
其中有一巨鼎早就不见了,南宋时在祥符亭下还存有一个,并已有残缺,据记载当地故老都还曾见过,而到了元代,剩下的这只巨鼎亦已不存。
在宋邓牧撰的《洞霄图志》记载有“石香鼎”一目:
宋学士陈公尧佐授外台,日谓道士冯德之曰:“尝梦游名山,见仙人以鼎鼐相期,何敢过望。”冯曰:“学士人望所归,名列仙籍,世间富贵,何足相浼。”后果大用,造紫石巨鼎二,置祥符亭上。其一铭曰:炉之质。刳中起烟,人之体,虚心养元。不用之用,自然而然。炉兮,人兮,兹谓道焉。其二铭曰:山之髙兮,巉巉出云;洞之深兮,幽幽宅真。鸾鹤一瞬,鳬鹥百春,安得而往,葆光啬神。其一久亡,往年尚有一在亭下,而已残缺,故老犹及见之,今亦不存矣。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