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热线
0571-89371111
相传天目山上常闻仙乐之声,清嘉庆际界增修《西天目祖山志》中记有“仙乐”一段:“古记,常时风清月朗,绝顶有笙萧声,又云欲霁欲雨,夜则闻空中丝竹具举,越旦,良验。”仙人顶的称谓可能由此而来。
在明万历徐嘉泰《西天目山志》卷首《天目山纪略》中记载:“石庵在西尖绝顶之上,覆以巨石,石鼓周围百步,叩之铿然有声。古杉数株,直上十寻,可容列饮。灵芝五色,产于岩际,其色青光辉耀,谓之翠芝,亦为芝岩也。”《卷之一》又载;“天柱峰 在绝顶上有二石,直起长霄,骨镇层霞冠云。击之其声清越,响振岩谷。”又记:“相传天台雁荡临安,往往多玉室金堂,灵仙瑶草,汉魏诸得道者在焉。其山多产文鸡、翠鸟、角鹿、麀麋,奇松秀竹,仙人白猿,玉瓶沈香三宝藏于岩下。丝桐萧管奏于空中。”可惜无缘,不能夜宿山顶,与众仙人一会耳,其中许有萧史和弄玉,也未可知。
历代诗人对此也有记载:
骆文盛诗《玉柱峰》,臆想自己也成为一吹箫仙人也。
群峰缥缈插云霄,千古人称玉柱高。
安得临风驾双翮,往还峰上独吹箫。
何烨诗《重登西峰》,可能真的听到了仙乐。
古寺深秋几客行,山巅云尽晚峰青。
晴崖雪树随年老,寒谷风林镇日清。
石上围棋云锁迹,空中仙乐夜闻声。
人间碌碌非吾事,跨鹤吹萧是我情。
陈禹谟诗《登天目绝顶》,似乎专为仙乐而宿仙人顶的。
玄冬十月上天目,天风飘飘吹我衣。
凭虚两腋孤云没,绝尘万仞飞鸟稀。
时闻松涛发清响,忽有仙乐来紫微。
闻鸡起视刚夜半,扶桑万里生朝晖。
张记诗《宿狮岩》,尽管宿在山腰,却也听到了仙乐。
云楼千丈跨崖端,独宿挥杯坐所欢。
玉柱倒悬新月暗,箕潭遥枕碧霄寒。
高僧幻化空留钵,羽客逍遥自炼丹。
夜半忽闻天乐动,不知四大在仙坛。
不单单是西天目山有这样的记载,在东天目山也有类似的记载。清慈寿松华《东天目山志·卷之二兴建》记载:“蓼钵岩 《王亮游记》:一圆石岩踞山盘之上,下临不测之溪,俯视飞泉如小银蛇宛转涯角。按石而坐,对将军峰清磬堂,清风朗月之夜时,闻箫管琴瑟之音,如天乐游空,真罕有也。” 还记载:“石鼓 出西岭百武外,有密须也,扣之清越如神钲也。”
又有一诗,诗题曰《天目山诸志载:高深幽邃,为仙灵之所棲之所。故峰有大仙二仙,石有仙缘仙人,大涤洞天柱山有隐仙诸名目。总言仙灵之多,如此戏作七古一章,以博山灵之笑》
秦皇汉武惯求仙,那知仙在此山巅。
山高三千九百丈,屹立直与天相连。
……
有时仙乐浮空闻,玉女吹箫音细细。
旁有曼倩语诙谐,修到神仙还避世。
……
明冯维讷有诗《天目山歌》:
兹山尽说蕴灵奇,瑶草金光夹路披。
地转玉华横作障,天回震泽却无池。
南山近作赤城标,蓬海斜瞻玉蝀桥。
时有仙人停白鹿,芙蓉顶上坐吹萧。
前面所述都具浪漫色彩,但也有切实记载的,天目洞霄音乐十分美妙。南宋时住在天目柱山脚的洪咨夔,后来担任了刑部尚书,他曾写下了一首诗《浮玉道士琴》,其时道教在天目洞霄尚比较兴盛。可能是在道观中,洪咨夔聆听了浮玉道士琴的演奏,琴声把他带到了一个奇幻美妙的世界:
老蟾亭午潭澄阴,雄虬怒吼雌虬吟。
空岩纳息耳应心,写之以神寓之音。
大音激越风振林,细音窈眇云起岑。
天机不动天和深,非亏非成非古今。
愽山一点蓬莱沉。
今天读诗,依然能够感觉到浮玉道士琴音乐的浪漫。
还有,在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有位著名作家水上勉为了写一部长篇小说,特地来临安天目山天柱山了解虚竹和尚的情况。虚竹是何许人也?他是南宋天目山高僧,又是一位吹奏尺八的高手,以为尺八之韵可以遍达禅境。在南宋理宗淳祐九年(1249年,日本建长元年),日本法灯派开山祖师觉心和尚来到中国,由虚竹和尚相陪,分别到天目山、径山、杭州、天台山、阿育王山等地云游学佛,参访了无门慧开等禅师。觉心回国,虚竹也携同四位“尺八”居士东渡日本,到了歌山县的由良兴国寺,帮助觉心创办禅宗道场。这兴国寺也是日本国内有名的古刹,据说兴国寺后面的那座山峰和天目山极为相似。在传道的同时,虚竹还传授“尺八”技艺,觉心圆寂后,四位“尺八”居士也相继舍报,虚竹则携一管“尺八”浪迹四方。后来虚竹在京都创办明暗寺,成为日本普化宗的开山祖师,因此这种尺八也称为“普化尺八”。“普化”是一位中国高僧的法号,他是唐代临济宗的传人。后来东渡日本传播佛教,据说当年普化在街上行走,摇着铃铛唱:“明头打,明头来也;暗头打,暗头来也。”这也是明暗寺的来历。而虚竹则想借“尺八”之音,把天目山的禅机,在日本加以传播。他创作的《虚灵曲》《铃慕曲》等成为日本学习尺八的必修课,至今盛传不衰。十九世纪,“普化尺八”传于民间。日本现在使用的尺八也是从“普化尺八”演变而来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海山还将尺八从日本带到了美国。虚竹圆寂后,弟子等为其建墓于京都宇治九江庵之遗址,墓前立了一块极具中国特色的、竖在龟形基石上的硕大墓碑,以纪念其对日本佛教文化和音乐艺术的巨大贡献。
出于对虚竹的敬佩,号称“铁笛道人”的杨维桢(1296-1370年),在元泰定间(1324-1328),曾弃官携妻子游住西天目山。也是为了纪念虚竹和尚,天目山旅游公司的陈大钧先生还专门按照古代的形制去乐器厂定制了一批尺八,放在老殿的展览柜中,让游客们领略古代这一乐器之风韵。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