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季卿梦归洞霄竹叶舟

2025-05-27 健康浙江 0

 《太平广记》中录有《慕异记》,其中有一则是陈季卿乘竹叶舟返乡的故事。宋邓牧的《洞霄图志》里有载:“洞晨观:在余杭县东郭河上,安乐山东,爲陈季卿故址。季卿,余杭人,世传遇终南山仙翁,以竹叶为舟者。宋景定癸亥住山贝大钦建,松竹掩映,流水回环,植梅一坞,扁无尽春,先是接待,最盛有记。”又有一篇《洞晨观记》也载:“洞晨观,盖洞霄宫流派也。前面玉几,侧挟安乐山,苕溪支港环出其后。故为邑人陈季卿居。传记所载,季卿遇终南山仙翁,以竹叶为舟。”据此而知,陈季卿为天柱山洞霄宫人也。

南宋时候,洞霄宫的住持贝大钦,在余杭桃源山陈季卿的故居建造了洞晨观,隶属于洞霄宫。陈季卿是唐朝时候人,家住在洞霄宫附近的桃源山。离开家十年,一心在于科举功名,立志不中进士不回家。一直滞留在长安京城,以卖字和代书维持衣食。他经常去青龙寺访问和尚,有一天遇和尚外出,就在暖阁中等着和尚回来。有一终南山翁,那天也在等候和尚回来,正拥炉而坐,揖让陈季卿到炉旁。坐了很久,老翁对陈季卿说:“太阳已经偏西了,你饿了吧?”陈季卿说:“还真有些饿了,可是和尚又不在,怎么办呢?”老翁就从肘后解下一个小囊,拿出寸方的一块药,煎了一杯,递于陈季卿,说:“马马虎虎可以解饥了。”陈季卿喝完,觉得肚子已饱,感觉也舒畅了,饥寒之苦已无。

在暖阁的东壁有一幅《寰瀛图》,陈季卿就去找回江南洞霄宫之路,感叹道:“能够从渭水泛舟到黄河,到洛水,再到淮河,渡过长江,经运河就可以回到家里,也不后悔无所成就而归了。”

老翁笑着说:“这也不难办到。”

就命僧童到阶前去折一片竹叶,做一叶舟,放到图中渭水之上,说:“您只要注目于这叶舟,就能如你刚才之愿。然而到了家里,千万不可久留。”

陈季卿盯着那叶舟很久,渐渐觉得渭水起了波浪,一叶舟渐渐变大,席帆已张,恍惚间好像是登上了船。开始从渭水到了黄河,把船系在禅窟寺庙下,在南边柱子上题诗道:

霜钟鸣时夕风急,乱鸦又望寒林集。

此时辍棹悲且吟,独向莲花一峰立。

第二天,到潼关上岸,在关门东普通院门题句道:

度关悲失志,万绪乱心机。

下坂马无力,扫门尘满衣。

计谋多不就,心口自相违。

已作羞归计,还胜羞不归。

从陕东行,凡所经历,一如其愿。十余日到了洞霄宫桃源山家中,妻子兄弟都在门前拜迎。晚上又作《江亭晚望》诗,题于书斋:

立向江亭满目愁,十年前事信悠悠。

田园已逐浮云散,乡里半随逝水流。

川上莫逢诸钓叟,浦边难得旧沙鸥。

不缘齿发未迟暮,吟对远山堪白头。

这晚又对他的妻子说:“我的试期临近,不能久留,应登舟回长安去了。”

于是又吟诗一章赠别他的妻子:

月斜寒露白,此夕去留心。

酒至添愁饮,诗成和泪吟。

离歌栖凤管,别鹤怨瑶琴。

明夜相思处,秋风吹半衾。

将要登舟,又留一诗《别众兄弟》:

谋身非不早,其奈命来迟。

旧友皆霄汉,此身犹路歧。

北风微雪后,晚景有云时。

惆怅清江上,区区趁试期。

一更后,陈季卿又登上了竹叶舟,泛舟运河而行。兄弟妻子等在河边痛哭,以为其已成鬼物了。一叶小舟飘飘荡荡,循旧路又到渭水之滨。租了一匹马,复游青龙寺,清楚见老翁拥褐而坐。陈季卿道谢道:“回是回去过了,犹如在梦中一般。”

老翁笑道:“六十天后你自己就知道了。”

而此时天色将晚,和尚还没有回来,老翁便离开了,陈季卿也回到了寓所。两个月后,陈季卿的妻子带着金银和布帛从洞霄宫桃源山家中赶来,说是季卿已厌世了,因此来寻访他。其妻道:“某月某日回家,那晚作诗于西斋,还有留别诗二章。”

陈季卿这才知道并非是梦。第二年春天,陈季卿落榜东归,到禅窟和关门寺院,见到自己所题两篇,翰墨尚新。

后年陈季卿终于考中进士,功成名就后,回到故乡,便不再进食,入了洞霄宫(在《太平广记》中则记是入了终南山)当了道士,还将桃源山的家产也捐给了洞霄宫,因此才有南宋贝大钦建造洞晨观的后话。在宋代,有人将陈季卿的故事敷衍成一篇小说,题为《竹叶舟》。到了元代,有范子安根据宋小说编成一部杂剧,剧名也叫《竹叶舟》。

这是一则以道教为主的故事,虽类于南柯黄粱,却非梦也。以此形式来表述思乡之题材,比之于诗赋,更有一番情趣。竹叶充舟,拥有太多的浪漫主义色彩。

 

附录:

洞晨观记

    余杭洞晨观,盖洞霄宫流也。前面玉几,侧挟安乐山,苕溪支港,环出其后,故为邑人陈季卿居。传记所载,季卿遇终南山仙翁,以竹叶为舟者。洞霄宫都监贝灵一得而爱之,开建观宇,凡殿阁堂庑庖诸舍,色色具备,风瓢雨笠,来游来居,咸得其所,岁癸亥请于礼部,锡今额。命其徒月守一开山主领,自甲而乙,徐应庚继之,端明洪公焘、尹京复为表奏,视本宫古例,悉免科役,迨今三传矣。涂岁有增益,迄为名山,先是灵一,以余杭至洞霄十有八里山路岖行者以为病乃捐已赀,筑塘石,辟成坦涂,车马之往来便之,复营接待,使有息肩地,用心可谓仁矣。谨按,东南名山,若句曲、武夷、桐柏之魁岸秀,皆诸宫观,罗列形胜,各有所分,无得专美,而洞霄发源天目,蕴为洞天福地,大涤天柱,诸山所融,结环抱者止于一区,故其源深流长,本大枝茂。若宫若观若道院,支分别远近咸有羽流之盛,足拟一中,郡国家优异恩数,非他处敢望。主席必循序迁,不得侥幸,有得至焉。亦皆老成重厚,深阅世故者。是以风日振,代不乏人。灵一往矣,行路称思其功,所谓死而不亡者哉。灵一盖穆陵,赐号其名大钦。咸淳甲戍日,南至朝散郎、尚书、吏部员外郎、无权右司、华阳宇文十朋记并书。宝谟阁直学士、中奉大夫、知庆元府、松海制置使、主管劝农使、龙泉县开国勇,食邑三百户陈存篆盖。元素大师、知观事陈敬雷,靖逸大师、管辖住持、观事贝如圭立石。



© 2025  健康浙江 版权所有    浙ICP备19009283号Powered by 米粒建站